6
大义真情陆放翁
用一生爱一个国家,用一辈子眷恋一个女人。这个人是南宋伟大诗人陆游。
所有古代诗人,我最喜欢陆游。小时候上学,凡陆游的诗,不仅能在课堂上背下来,而且喜欢站在旷野上面对天空和大地朗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样的诗句,仿佛只有站在大风中吼,才能背得过瘾。而那时,我应该是小学五年级,十三四岁的样子,还不知道陆游是哪朝哪代的人,其写作背景也不甚了了,但喜欢这四句诗,直到现在,如果让我为中国爱国诗歌排行,《示儿》永远排在第一位。有朋友说我写的文章里,爱国情绪近乎偏执,我要说,那是《示儿》打下的底子。
与《示儿》一起编入那一年我所学习的教材的,还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也喜欢,特别是后两句,让我幼小的心为百姓的苦难生出许多悲凉。但与《示儿》相比,震撼力要差一大截,特别是音韵远不如《示儿》铿锵。
到了初中,课本里没了陆游。那时,在农村上学,除了课本,没有课外读物,精神生活差不多是一片荒原。后来考入师范学校,又与陆游相遇了,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我跑出县城,来到旷野,对着秋风朗诵:“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诵罢,顿觉豪气干云。那时,我还不是文学爱好者,但却沿着陆放翁的诗走进了图书馆,走进《陆游诗选》,以及多灾多难而又软弱无能的南宋王朝。
通过陈桥兵变获得*权的宋王朝,似乎先天缺钙,它几乎从建立到灭亡,没有一天不是在腹背受敌、提心吊胆中熬过的。陆游出生在宋朝最为暗弱的时代,强悍的女真大兵占领了*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两任皇帝被掳,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残破不堪。理应图强的朝廷,奉行的是投降*策,宋高宗赵构与臭名昭著的秦桧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搭档,谋害了岳飞等国家忠良,将国家置于危如累卵的境地。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一才子,陆游的报国之志不仅无法施展,还遭到空前打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陆游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次,秦桧大怒。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此后,陆游虽在秦桧死后有机会入朝为官,但终非官场中人,这位宁可老死蒿蓬也不愿附和应承的耿直之士,多次遭到弹劾罢官,抱负得不到施展,只能面向沦陷的中原吟咏“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年1月26日,84岁的陆游在故乡山阴带着无法恢复中原的忧愤辞世。
透过史书的一页页苍凉和陆游一卷卷带血的诗行,我隐约看到和听到,一个伟大的灵*在一个屈辱的时代里痛苦的挣扎、呐喊与呻吟。这挣扎,这呐喊,这呻吟,60多年,从未终止。越过遥远的时空,诵读“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我仍然能够看到陆游脸颊上滚烫的两行老泪。
好像是上天的残忍,这个灵*的硬汉在遭遇报国无门之痛的同时,还要与自己心爱的女人生离死别。从二十几岁,到84岁辞世,陆游从未忘记对唐琬的眷恋。
史书上说,陆游和唐琬是表兄妹,青梅竹马,自幼家教极好的唐琬琴棋诗词,不在陆游之下。陆游20岁,唐琬19岁时,两人结为夫妻。但陆游的母亲,也就是唐琬的姑母不喜欢这个儿媳,一说是陆母未嫁时与嫂子不合,在侄女身上发泄年轻时的愤怒;另一说是唐琬不育,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陆母逼陆游休妻再娶;还有一说是唐琬与陆游诗书唱和,使陆游忘记博取功名,让陆母认为唐琬会毁了儿子的前程。总之,一对儿恩恩爱爱的小夫妻,被生生地拆散了。陆游再娶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
年,被秦桧除名的陆游回到家乡,满怀抑郁和悲愤,来到经常与唐琬游玩的沈园。意外的是,他竟与唐琬不期而遇,四目相对,情、怨、思、怜,与泪同涌。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的同意,向表兄敬了一杯酒。望着唐琬离去的背影,陆游心如刀割,在沈园的墙壁上题下了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钗头凤》:“红酥手,*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本是一朵凄艳的爱情玫瑰,令陆游没有想到的是,它也是一副*药,*死的正是他*牵梦绕的唐琬。
在赵士程的怜爱之下,已经慢慢适应新生活的唐琬,于第二年重游沈园时,看到陆游题写的词,如万箭穿心。蘸着血与泪,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久,唐琬愁怨而死。有人说,唐琬的一滴泪,缠绵悱恻了整个南宋文学史,我深以为然。
唐琬死后,沈园成了陆游的唐琬。晚年的陆游不再出仕为官,每至沈园开放,必入园中凭吊。“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每读《沈园(二首)》,都会走进陆游那颗苍老的心里,感受每一个碎片的凄怆。
而沈园亦如唐琬,常入陆游之梦:“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即将告别人世,陆游写下了最后一首怀唐琬的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打开一部中国文学史,与陆游这些深挚无告的血泪诗词相比,无数的爱情诗词顿显苍白。
对祖国的爱,是大爱,是大义;对心爱的女人眷恋一生,是真情,是至性。大义真情的陆放翁一生充满失意和悲愤,但正是失意和悲愤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在国家暗弱的时代,陆游是我们精神的脊梁;在欲望横流的人间,陆游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写于年12月2日陆游离世祭
作者简介赵云良,年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曾做过教师、公务员、新华社《吉林内参》记者和《高管信息》主编。年发起成立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创建“家庭读书会推广工程”“书香吉林讲书堂”“读写讲做成才计划”等全民阅读品牌项目;倡导“大阅读观”和“五真写作法”。业余时间写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刊发在《瞭望》《南方周末》《北京文学》《作家》《布老虎中篇小说》等报刊,曾出版《去往天空的树》《为苍生》等作品。现为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会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