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同步练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
TUhjnbcbe - 2021/5/30 15:48:00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张敏同学学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后,对鉴真和玄奘的事迹进行了对比。下面是她归纳出的两人的共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唐朝的高僧
   

②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应日本*府之邀前往传播佛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正确答案

D

解析

玄奘,唐朝高僧,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故①②③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④不符合玄奘,不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故选:D。

2、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儒家思想B、建筑艺术C、佛学经典D、活字印刷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容易选出D选项,因为鉴真是唐朝高僧,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后,不可能向日本人传授活字印刷术。

故选:D。

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正确答案

A

解析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鉴真”“奈良城”,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体现的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故选:A。

4、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是(
  )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B、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C、求取佛经精义D、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正确答案

C

解析

玄奘西游天竺,是为了学习佛法。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并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写成了《大唐西域记》.鉴真东渡日本是为了宣扬佛法,在日本期间他还传播了唐朝的文化。

故选:C。

5、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是因为(
  )

①唐朝前期*治稳定,国力强盛

②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采取对外开放的*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象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正确答案

A

解析

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是因为唐朝前期*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采取对外开放的*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象征。

故选:A。

6、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符合题意;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反映的是唐朝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③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中印之间的相互交流;

④遣唐使来华促进了中日相互交流;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阿拉伯)旅行者陶俑说明唐代阿拉伯人和唐朝交往密切。因而①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选:C。

7、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B、鉴真C、玄奘D、郦道元正确答案

C

解析

A.释迦牟尼,印度人,佛教创始人。

B.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C.玄奘,唐明高僧,为求取佛取佛义,西行天竺,是把印度佛教、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第一人,为中印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D.郦道元,明朝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故选:C。

8、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

A、天竺B、新罗C、波斯D、日本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目,找到关键信息词句“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的交往对象(国家)是”,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日本也曾排除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至今日本的某些建筑还有唐朝的风格。

故选:D。

9、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金刚经》正确答案

B

解析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B。

10、观察如图所示图片,我们从中得出的重要信息是(
  )

A、西方国家模仿能力强B、唐朝时和欧美国家开始交往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D、在欧美有许多用唐姓命名的街道正确答案

C

解析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世界各地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洛杉矶唐人街、伦敦唐人街和巴黎唐人街等华人聚居的地方,体现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

故选:C。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1、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正确答案

(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

(2)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

(3)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

解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派遣到中国来学习的有留学生、学问僧、以及遣唐使。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3)材料二说的是唐代僧人鉴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

(4)材料三“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以判断与唐朝的僧人玄奘有关。他的主要事迹是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第一个把天竺的地理、历史、佛教、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回国后,根据西行的见闻写了《大唐西域记》。

特别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步练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