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初中历史微课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TUhjnbcbe - 2021/5/26 17:22:00
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420/4829678.html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契丹族与*项族

1.契丹族: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唐末汉人避战乱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项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统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背景:①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冲突加剧;②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③宋太宗数次向辽发兵失败,采取防御*策;④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

内容:辽宋议和,辽*撤回,宋给辽岁币。

结局: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宋夏庆历和议)

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连年战争损失亦很大。

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结果:宋夏边境贸易兴旺(榷场;北方和中原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客观需要推动经济交流)。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历史微课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