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哦!
每一次,每一条,都是您对我的鼓励!冰城云课堂,就不会再走丢啦!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知识点讲解及归纳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关链接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它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被誉为盛世繁荣阶段。
2.表现
(1)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2)兴修水利:
①对*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②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粮食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概况: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手工工场:
①特点: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②典例: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家,织工超过人。
思维拓展
清朝手工工场的特点、实质及生产过程。
(1)特点:以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实质: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生产过程: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计日领取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商业的发展
(1)商业网的形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工商业市镇:
①形成: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②典例:
a.盛泽镇: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b.汉口镇: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3)商业都市: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4)商帮的形成:
①形成和特点: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②典例:
a.晋商: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b.徽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③作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点三:人口的增长
1.背景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
2.原因
清朝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3.表现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4.影响
(1)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2)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后答案:
1、年到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答:年到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增加接近35%)。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朝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答: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过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同步练习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共14小题)1.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C.D.B.D.B.C.A.D.C.C.11.D.B.B.A.二.解答题(共3小题)15.(1)长安,西域都护.(2)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闭关锁国;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控制上.(4)开放促进交流与发展,闭关导致落后.16.(1)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2)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资本家.(3)不能;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17.(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施复夫妇是机户,他们拥有织机,雇佣了一些机工.(2)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区.(3)“闭关锁国”*策,近年.(4)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十分有限;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统治者还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5)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清*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6)启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国家才能富强.后台回复“初中历史”收看更多内容
亲爱的读者朋友,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