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TUhjnbcbe - 2021/5/20 21:37:00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1.(1分)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科举制

2.(1分)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晋惠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

3.(1分)《贞观*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1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唐朝时期克服重重困难,6次东渡,终于将中国文化远播日本的高僧是(
  )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吕D.李渊

5.(1分)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凿

6.(1分)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7.(1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文中“此河”是(
  )

A.*河B.珠江C.灵渠D.大运河

8.(1分)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9.(1分)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

10.(1分)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1.(1分)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辖

12.(1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3.(1分)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4.(1分)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北宋B.西夏C.金D.辽

15.(1分)“*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

16.(1分)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权是(
  )

A.辽B.西夏C.金D.后周

17.(1分)下面那些历史人物与澶渊之盟相关(
  )

①寇准

②宋太宗

③宋高宗

④岳飞

⑤宋真宗。

A.①④B.③④C.①⑤D.②④

18.(1分)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19.(1分)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20.(1分)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权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二、根据题中描述的内容,填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共5分)

21.(1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22.(1分)唐朝记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

23.(1分)唐朝时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

24.(1分)唐朝时诗歌创作的*金时期,被誉为“诗史”“诗圣”的是:  。

25.(1分)建立金的女真族杰出首领是:  。

三、识图、材料解析题

2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人们习惯上把图1人物的统治称为什么?

(3)这两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三: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过,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上图指的是隋朝什么河?开凿者是谁?

(2)写出上图河流的南北两至点和中心:

A:  ;B:  ;C:  。

(3)材料中作者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开凿的作用是什么?

28.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这几句话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请说出他是谁字。并说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什么?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位君主有什么样的品质?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

(4)材料三所涉及的是这一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这位皇帝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做了什么?你怎样全面的评价科举制度呢?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策?并写出这位君主在位期间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1.据题干“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尔?杜兰特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故选:D。

2.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隋炀帝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其残暴的统治最终的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隋朝的灭亡。

故选:C。

3.题干材料中有“任贤能、受谏诤”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没有提及④合并州县,据此可排除含④的ABC三个选项。

故选:D。

4.依据所学可知,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唐朝时期高僧鉴真克服重重困难,6次东渡,终于将中国文化远播日本,故A符合题意;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故B不合题意;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来中国学习,故C不合题意;李渊建立唐朝,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唐中期的朝*趋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奠定了基础。ABD选项都出现于隋朝。

故选:C。

6.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些成语形容的是科举制度。为了改变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故选:D。

7.作者的意思是人人都说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条河(京杭运河),但是到现在这千里的通航都是依赖这条河,“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隋炀帝时开通的隋朝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题目材料,即可做出判断“此河”是指“大运河”。

故选:D。

8.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根据题干内容“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

9.题考査知识点唐朝的商业,考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修造乐器的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可以看出主要描绘的是唐朝的商业发展状况。唐朝商业繁荣,当时著名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所以题干描述体现了当时商业经济繁荣。

故选:C。

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被誉为“开元盛世”。

故选:C。

11.根据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他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唐太宗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2.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在农业上,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发展。

故选:B。

13.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D。

14.根据所学可知,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逐步消灭南方割据*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

故选:A。

15.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选:D。

16.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签订双方是南宋和金。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权,故答案选择C。

故选:C。

17.根据所学可知,澶州之战前,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打退辽*后与辽议和,即澶渊之盟。故符合题意的是①⑤。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辽、西夏和金并立的知识。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

故选:D。

19.据题干“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故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权的并立。

故选:C。

20.据所学知,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建立的时间都在10世纪到13世纪的范围之内。其中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北宋和南宋都是汉族建立的*权,可排除。

故选:B。

二、根据题中描述的内容,填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共5分)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唐高宗体弱多病,唐高宗后期武则天逐渐掌握大权,后来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

故答案为:

武则天。

22.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事、财*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前期,*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达到鼎盛。

故答案为:唐玄宗。

23.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策,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

故答案为:

唐太宗。

24.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诗歌创作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诗人,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故答案为:

杜甫。

25.依据所学可知,年女真族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

故答案为:完颜阿骨打。

三、识图、材料解析题

26.(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图1是唐太宗,图2是武则天。

(2)唐太宗善于纳谏。在唐太宗时期,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是最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那时候,*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历史生称为“贞观之治”。

(3)唐太宗、武则天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重用人才,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武则天重用狄仁杰、姚崇。重视发展经济等。

故答案为:

(1)图1是唐太宗,图2是武则天。

(2)“贞观之治”。

(3)都重用贤能之士,重视发展经济等。

27.(1)第一问依据题干图中关键词“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可知,此图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

(2)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A余杭;B涿郡;C洛阳。

(3)依据材料信息“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可知,作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4)依据材料信息“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知,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商旅的沟通往来,直接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故答案为:(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A余杭;B涿郡;C洛阳。

(3)大运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4)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商旅的沟通往来,直接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28.(1)材料一是唐太宗对统治者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论述。材料二是唐太宗对于重用人才的论述。材料三是科举制度,材料四唐太宗对民族关系的论述。唐太宗时期,*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由此可知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3)由材料“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可知,反映了唐太宗善于汲取历史教训,善于纳谏的高贵品质。他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4)由材料“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可知,描述的是我国科举制度。隋朝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试中第一名成为状元,通过科举制,使得天下有才学的人为了考取功名而努力,也就是材料中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5)根据材料四“朕独爱之如一”以看出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策;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故答案为:

(1)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2)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3)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4)科举制度;隋炀帝;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试中第一名成为状元。评价科举制: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各民族平等的民族*策;文成公主进藏。

免责声明:“学习资料好帮手”旨在帮助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孩子,分享更多教育资讯,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相关文章均来自网络搜索,某些文章无法找到详细作者以明确出处请见谅。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