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点击获取1-9年级语文电子课本▲
七下部编语文七下北师大数学七下道德与法治七下人教版生物
中学七年级学科下册学习资源点击上方标签▲
部编语文微课人教数学微课北师数学微课苏教数学微课
小学微课资源合集点击上方标签▲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__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_
电子课本
_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提纲
__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府重视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皇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策。
?主要表现
清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兴修水利方面,对*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修建堤坝、渠堰、海塘等。
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也有较大发展,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意义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手工业的发展
?部门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
?手工业工场
江宁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拥有织布机五六百张。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家。
商业的发展
?表现
各地商贸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农村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如:乾隆时期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乾隆时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
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增长的不利
人地矛盾突出,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人口也造成了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微课精讲
__
微课视频1
温馨提示:个别微课视频中所用教材所不同,。知识点是相同的,可借鉴观
图文解读
_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_
_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学习卡片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社会风貌B.君权强化C.民族关系D.闭关锁国5.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A.重本抑末*策B.闭关锁国*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策6.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中国推行开放*策7.以下出现于清代的是(
)A.醴陵瓷B.蔡侯纸C.浏阳花炮D.铜官陶8.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明朝*治腐败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实行闭关锁国*策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9.“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B.商业繁荣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C.奉行“闭关锁国”*策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11.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B.*机处C.锦衣卫D.广州十三行12.某同学在自学“闭关锁国*策”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①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是该*策实行的根本原因②该*策就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该*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④清朝实行该*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A.1个B.2个C.3个D.4个13.苏州城外*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14.明清时期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是(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海外贸易二.解答题(共3小题)15.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指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府的管辖开始的史实。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年,明*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策?该*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6.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2)故事中描述的“机工”和“机户”各指的是什么?(3)这种萌芽的现象能否在中国发展开来?说明你的理由。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材料四:“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卷请回答:(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时期和地点?(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策称之为什么?这个*策实行了多久?(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策的原因。(5)说说清朝实行这一*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6)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C.D.B.D.B.C.A.D.C.C.11.D.B.B.A.二.解答题(共3小题)15.(1)长安,西域都护.(2)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闭关锁国;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控制上.(4)开放促进交流与发展,闭关导致落后.16.(1)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2)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资本家.(3)不能;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17.(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施复夫妇是机户,他们拥有织机,雇佣了一些机工.(2)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区.(3)“闭关锁国”*策,近年.(4)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十分有限;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统治者还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5)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清*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6)启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国家才能富强.
●●●END●●●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微课学习资源
1.初中历史电子书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北宋的*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