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游徐家汇
ZI-KA-WEI
回顾
.3.6
《我的报纸收藏与历史记忆》
讲述人:张力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周六(3月6日),徐家汇源景区特邀《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展览策展人及展品收藏者张力奋教授,为大家带来《我的报纸收藏与历史记忆》讲座。活动中,张教授化身一日导览员,带领大家参观《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展览,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收藏多年的报刊珍品。
你还在惋惜手慢没有抢到名额现场聆听?优秀的课代表来啦!下面就是张教授的干货分享~拿走不谢!课堂笔记1世界报业史从何发端?15世纪中叶,德国金匠古登堡发明金属活版印刷技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17世纪西欧出现了定期出版物,世界报业史由此开始。报纸和现在的手机一样,重塑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2什么样的刊物值得收藏?张力奋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是英国莱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任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副主编、FT中文网创始总编辑、英国广播公司资深记者、制作人,因此有缘收藏了大量的海内外报刊。
NEWSPAPERS知名媒体的创刊号、停刊号和周年特刊都是收藏的重点。他的藏品中不乏年《金融时报》创刊号、年《申报》创刊号等珍品,涵盖近个国家,其中珍稀报刊多半在海外古董书商处或拍卖行购得。
3最能体现上海报业历史进程的展品是?此次徐家汇藏书楼的展览,围绕“报刊本身的新闻史价值”“头版刊发重大新闻”“报刊的地域与国家分布”三条线索展开,选取了17世纪至21世纪中外数十个国家的重要报刊,包括年《字林西报》一百周年特刊、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刊物《新青年》年7月号等上海图书馆馆藏珍品,共计90余件。每个时代的报纸都有其独特的时代风采,反映着社会历史变迁。
这些似乎还飘散着油墨文香的报纸,让历史浮现眼前。展品中,年4月30日《申报》创刊号和年12月31日《东方早报》停刊号,尤其能反映上海报业的历史进程。
年4月30日《申报》创刊号
年12月31日《东方早报》停刊号
年《申报》创刊号,是本次展览中唯一一件复制品,复制件的获取得到了上海图书馆的帮助支持。《申报》由英国人创办,年由史量才接办,逐渐成为当时的中国第一大报,有中国近代史“百科全书”之称。
《东方早报》是中国重要的都市早报,创办于年,年停刊后原有采编运作和人员全部并入“澎湃新闻网”,宣告向网络版全面转型。
4西方最早绘制出版的中国地图集长什么样?展览中,有几份并非报纸的展品也颇有意味,如展览入口展出的《中国新图志》,年由意大利传教士绘制,是西方最早绘制出版的中国地图集。
《中国新图志》
5清*府发放的“游历护照”有哪些规定?现场还展出了这份清*府颁发给奥地利人海司的“游历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府对进入中国内地的外国人实施游历护照制度,并嘱咐不可殴打伤害其人,可以看出清*府对外国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游历护照徐家汇藏书楼《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将展出至年4月9日,有兴趣的小伙伴赶快来预约吧~
TIPS??时间
即日-4月9日,9:00-16:00(15:45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地点
漕溪北路80号,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
??主办
上海图书馆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温馨提示
1.为进一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展览需预约入场。
2.观众可扫码预约“徐家汇藏书楼参观”或工作时间段内致电(可选预约时间为当日起七天内)。
3.参观现场需出示预约码,扫描“随申码”,出示十四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行程的“行程码”。
4.线下预约读者请配合现场如实填写“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测温无异常后,全程佩戴口罩进行参观。疫情防控措施可能依据需要调整,敬请谅解。
长按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