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解放日报视域中的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的
TUhjnbcbe - 2021/3/16 17:39:00
《解放日报》视域中的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的嬗变及其影响

王俊虎,郝婷1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

[摘要]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想,探讨婚后女性面临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窘境以及个人私欲与革命信仰进行博弈而产生的离婚危机。改版后,综合副刊上刊登的婚恋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工农兵出身,呈现出*治进步可以成就美满婚姻、夫妻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男女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收获爱的体验的新型婚恋观。文章通过考察改版前后不同时期《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涉及婚恋问题的文学作品,发现了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念的嬗变轨迹,认为《解放日报》对男女婚恋问题的反映与思考,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解放日报》;延安时期;延安文艺;婚恋观;十七年文学

延安时期,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除了在*治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还在社会上有着极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是反映边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园。《解放日报》从年5月16日创刊,到年4月1日改版,最后于年3月27日停刊,共出版了期。年9月16日,报纸由四开两版改成对开四版,“文艺”副刊诞生,到年3月30日,共出版了期;年4月1日,“文艺”副刊取消,改为综合性副刊,年11月20日,综合性副刊取消,报纸改为两版。无论早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发表的作品中对性别与婚姻、性与革命关系的反思,还是后期《解放日报》综合副刊里的文学作品中关于男女婚恋问题的去性化表达,都不同程度地折射了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念的异质性与复杂性。透过不同时期《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涉及婚恋问题的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延安时期的男女婚恋观念微妙的嬗变轨迹。《解放日报》对延安时期男女婚恋关系的呈现与思考,还可以在“十七年文学”中涉及婚恋主题表达的作品中找到其清晰存在的痕迹与深刻的影响。

一文艺专刊:追求个人独立

截至年3月30日,改版前的《解放日报·文艺》共出版了期,每期发稿量约为字。文艺专刊诞生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享有相对自由且比较宽松的文化*策,延续了丁玲一贯宽容大度的编辑风格,作品在反映*治性的同时兼顾文学性,出现了许多以个性主义精神干预现实生活的作品。文艺专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了对男女婚恋问题的思考,不管是出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自觉,还是出于启蒙知识分子的使命感,都使得作为主编的丁玲尤其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放日报视域中的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