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知识网络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6课
TUhjnbcbe - 2021/3/11 2:33:0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年)1、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日益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局面。④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2、人物和经过: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3、结果和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唐末农民起义与唐朝灭亡1、唐末农民起义: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2、*巢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权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三、唐朝灭亡:年,朱温建立后梁*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四、五代十国:1、五代十国概况:北方*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2.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观点: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权分立,但长期*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6课北宋的*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年,赵匡胤建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方式:陈桥驿兵变和“*袍加身”)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事方面:①解除禁*将领的兵权,控制*队。②控制对*队的调动,使禁*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经常调动*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行*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为了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上:①取消地方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作用(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的*策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措施: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影响: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队的战斗力减弱。②重文轻武逐渐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支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识网络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