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到WORD
即可打印自测七年级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数: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年,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D、北宋灭后周2、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ABCD3.《贞观*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右图是从7年级一名同学的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把笔记内容补充完整A、社会经济繁荣B、社会风气开放C、文化繁荣昌盛D、科举制度完善5、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A、秦朝暴*B、*巢起义C、贞观之治D、安史之乱6、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安史之乱的结果B、澶渊之盟的影响C、重文轻武的*策D、南宋偏安的屈辱7、右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治中心的南移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8、*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史料记载,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根据所学知识,年A、隋朝灭陈,完成统一B、金破开封,北宋灭亡C、元灭南宋,统一全国D、明朝建立,西洋归附9、“(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中央*府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10、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府直接管辖的行*区域的标志是A、市舶司的设置B、中书省的确立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D、宣*院的设立1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12.《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A、净化官场风气B、强化封建皇权C、监视官员百姓D、控制国家兵权13、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A、李自成率*攻入西安全城B、李自成的起义*攻入北京C、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D、皇太极率领清*攻入沈阳14、“公元年初,侵略*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这里的“侵略*”来自A、英国B、葡萄牙C、荷兰D、沙俄15、为了加强对右图①处所代表区域的有效管辖,清*府在此设立了A、按察使司B、西域都护C、宣*院D、伊犁将*16、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A、设立锦衣卫B、大兴文字狱C、设置转运使D、设置*机处17、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开荒执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清*府推广种植甘薯B、清*府重视兴修水利C、清*府鼓励发展商业D、清*府实行垦荒*策18、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19、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人物与屠呦呦在同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是A、李白B、宋应星C、李时珍D、徐光启20、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A、《三国演义》B、《天工开物》C、《红楼梦》D、《西游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7分,第23题21分,共60分)21、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图一图二(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唐朝的哪两个历史事件?(4分)这两个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2分)材料二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摘编自*纯艳《宋代海外贸易》(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4分)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策是什么?(2分)材料三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3)材料三郑和船队所载物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远航能够成功的原因。(4分)材料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早期收获,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我们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参与进来。我们一致支持开放、廉洁、绿色发展,反对保护主义,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环境友好的新时代丝绸之路。我们同意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积极对接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这些共识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携手努力让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4)根据材料四,回答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早期收获有哪些作用?(2分)据材料说明各国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达成了哪些共识?(2分)2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策?(2分)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2分)材料二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2)材料二中“三次和议”后,各*权形成了怎样的局面?(4分)在与金的“战争状态”中,哪位汉族将领后来被人们尊崇和怀念?(2分)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4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3分)23.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1)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2分)材料二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摘编自百科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重大举措。(3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4分)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对“文明高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2分)材料四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年废除科举制度。——汤因比《历史研究》(4)材料四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CDDBDCACCDABBCDDDBC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7分,第23题21分,共60分)
21.(1)图一:玄奘西行;图二:鉴真东渡。(4分)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分)
(2)贸易港口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主导地位增强;贸易制度完善等。(任答两条即可,4分)“江海求利、以资国用”。(2分)
(3)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2分)明朝国力雄厚;*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技术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4)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2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支持开放、廉洁、绿色发展,反对保护主义;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
22.(1)开明的民族*策。(2分)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2分)
(2)北宋与辽、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4分)岳飞。(2分)
(3)蒙古族建立元朝,年统一全国。(2分)设立台湾府;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平定噶尔丹叛乱;进行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辽阔。(答到其中一点即可,2分)
(4)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相处,友好往来,共同繁荣。(言之有理即可,3分)
23、(1)进士科的创立。(2分)自主报名,择优录取。(2分)
(2)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设立殿试和武举;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3分)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治的要求,起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3)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科举考试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任答一位即可,2分)
(4)八股文。(2分)禁锢了人民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发展。(2分)
本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大家工作顺利,心情愉悦…
更多学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课件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
龙东地区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复习专项试题(选择题)
中考复习专项试题(改错题)
中考复习专项试题(列举组合)
中考复习专项试题(材料题)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一轮复习微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