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归纳
TUhjnbcbe - 2021/2/13 12:08:00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1)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3)结果:成功(4)时间:19世纪初

(5)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

(6)称呼: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1)时间:年(2)人物:章西女王

(3)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1)性质:地主阶级改革(2)时间:18世纪初(3)背景:落后的俄国

(3)人物:沙皇彼得一世(4)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方式:向西方学习(6)改革后新首都:圣彼得堡

(7)内容:*治上,改组行*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体制;*事上,创建新式常备*;经济上,鼓励新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厂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社会习俗上,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和生活方式。

(8)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年改革(1)时间: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内容:废除农奴制

(4)性质:资产阶级改革(5)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局限性:土地要出高价赎买

(7)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农奴制的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两次改革共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4.两次改革不同点:一个强化了农奴制,一个废除了农奴制。

第3课美国内战

1.南北战争(1)时间:年——年(2)领导人:林肯

(3)背景: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度,南方力图扩展奴隶制度,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矛盾)。(4)根本原因: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直接原因: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6)经过:年,南方成立南部同盟;年,南方*队挑起战争,南北战争爆发;年,通过了{鼓励农民的西部耕种}{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队},(两个文件意义: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年,北方胜利,南北战争结束,林肯被刺杀。

(7)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权掌握在将*手中,实行闭关锁国*策{影响: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年美国打开了日本大门。

2.倒幕运动领导阶级:中下级武士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

3.“王*复古”*变发动者:倒幕派武装时间:年

内容:拥立睦仁天皇亲*,强令幕府将*辞官纳地。

4.幕府统治结束标志: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

5.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6.明治维新(1)时间;年起(2)内容:*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事上,实行征兵制,提倡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国主义道路。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2)发源地:美国和德国

(3)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4)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5)进入时代:电气时代(6)开始标志:电力广泛使用

(7)重要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内燃机的发明、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内容: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贝尔发明了电话;德国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德国人狄赛尔发明柴油内燃机;德国人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璐,现代塑料工业诞生;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增长

2.大众教育:法国、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3.城市化:开始时缺乏统一的规划,卫生、居住条件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改善

4.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2.环境污染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牛顿,英国人,科学家,评价: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著作:{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达尔文,英国人,生物学家,著作:{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意义:打破了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法国人,作家,著作:、、

4.托尔斯泰,俄国人,作家,著作:、、,评价:俄国革命的镜子。

5.贝多芬,德国人,音乐家,著作:第三交响曲。

6.梵高,荷兰人,画家,著作:、。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年——年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4)其他原因: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5)重点:一战前,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德国与英国的矛盾最为突出;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年,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6)转折点战役:凡尔登战役,称呼:绞肉机、地狱、屠场,影响: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7)开始标志: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结束标志:年,德国投降

(8)影响: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1)

1.二月革命(1)时间: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府。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4)主力:工人和士兵

2.十月革命(1)时间:年11月(2)性质:社会主义革命(3)领导人:列宁

(4)领导阶级:无产阶级(5)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权

(6)内容:年11月6日,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通过了和平法令,成立苏维埃*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7)巩固统治措施:布尔什维克*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权机关;创建了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沙皇*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取得了三年国内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余粮征集制}的胜利。

(8)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和

------------------一战后的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1)时间:年(2)参加国家{27个国家}(3)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4)操控者:英国、法国、美国签订双方:协约国、德国

(5)签订条约:条约最重要内容: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6)形成体系:凡尔赛体系(7)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8)其他:决定建立国际联盟,针对德国问题

2.华盛顿会议(1)时间:年(2)参加国家:九国(3)主导者:美国

(4)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5)针对国家:中国

(6)签订条约:(7)意义:实现了美国的门户开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8)形成体系:华盛顿体系(9)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3.最终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影响:暂时调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关系,为下一轮冲突创造了条件。

4.启示:弱国无外交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策(列宁)实行国家:苏俄时间:年

内容: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影响: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年,列宁成立苏联

3.年——年,苏联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5.农业集体化开始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初农民积极性不高,新经济*策下台

6.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颁布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治体制

评价: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家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代价。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地点:印度领导人:甘地

2.凯末尔革命(1)地点:土耳其(2)领导人:凯末尔(3)性质:民族解放运动

(4)结果:签订了,废除了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美国对付经济危机的措施)

1.经济大危机时间:年-年开始国家:美国开始标志:美国股票突然暴跌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注意点:苏联未发生影响:引发了*治危机

2.罗斯福新*(1)时间:年开始(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内容:整顿金融、调整工业、调整农业、以工代振、社会福利

(4)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5)影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经济开始了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新*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生活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德国、日本对付经济危机的措施:走上法西斯道路

1.意大利法西斯*权(1)建立时间:年(2)建立标志:墨索里尼上台或法西斯*徒向罗马进*

(3)建立原因:一战(4)*策:对内独裁、对外扩张(5)扩张表现: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2.德国法西斯*权(1)建立时间:年(2)建立标志:希特勒上台(3)建立原因:经济大危机

(4)影响:亚洲策源地形成

(5)独裁表现: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加强思想控制,焚烧进步书籍;解散工会;迫害犹太人

(6)扩张表现:年吞并奥地利;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日本法西斯*权(1)时间:年(2)建立标志:广田弘毅上台(3)建立原因:经济大危机

(4)影响:亚洲策源地形成(5)法西斯势力核心:*部

(6)扩张表现: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9.1---.9.2)

1.第二次世界大战(1)时间:年——年(2)性质:反法西斯战争

(3)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其他原因:欧亚策源地的形成、绥靖*策

(5)内容:①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②年,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③年,苏德战争爆发,战争规模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不可战胜的神话;④年12月,珍珠港事件,英法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达到最大规模;⑤年,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的发表,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⑤年到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⑥年,意大利投降;⑦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⑧年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三国等国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⑨7月,美英苏三国召开波茨坦会议,发表了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⑩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6)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闻名带来了巨大灾难。

第五单元冷战和苏美对峙的世界(二战后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第16课冷战

1.冷战(1)时间:年——年(2)原因: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冲突

(3)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4)结束标志:苏联解体

(5)美国:*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马歇尔计划实施*事:成立北约

(6)苏联:经济:成立经互会*事:成立华约

(7)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

2.冷战焦点:柏林的分裂背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导火线:年柏林危机

内容:年九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西德’;10月,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东德’

意义: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3.两极格局(1)——(2)开始:华约成立,北约华约对峙(3)结束:苏联解体年

并未囊括所有国家和地区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西欧:(1)20世纪50--79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①.原因的工业基础。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策。

(2)欧洲的联合原因或目的:①.发展经济②.抗衡苏联,摆脱美国控制③.提高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④.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

2.美国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七八十年代发展速度放缓;90年代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3.日本的崛起

原因:1.美国在日本推行非*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2. 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需订单3.制定恰当的经济*策4.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谋求*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费开支不断增加

4.社会保障制度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罗斯福新*期间,美国颁布了,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时间: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

6.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年,苏联带头成立经互会,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苏联:年——年,赫鲁晓夫改革,重点经济;年——年,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事;年——年,戈尔巴乔夫改革,重点*治

3.东欧剧变:苏联东欧各国从社会主义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4.苏联解体时间:年根本原因:苏联模式

其他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万隆会议时间: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意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2.年,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官组织发动起义,次年成立埃及共和国;年是非洲年。

年纳米比亚独立,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

3.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打败美国支持的独裁*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联合国成立时间:年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总部:美国纽约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法俄美英,具有否决权

作用: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经济全球化表现: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3.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3.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21课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1.威胁世界安全的: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

2.世界多极化,如今是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

3.年,不结盟运动成立

4.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

5.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治,绝不干涉别国内*。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妇女地位提高

3.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

来源

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往期精选提高学习效率的小技巧中国最适合读大学的十座城市不会答题?初中历史答题技巧看过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