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分享新闻奖评委不少一线记者编辑不走心
TUhjnbcbe - 2021/2/10 16:40:00
北京冻疮中医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86.html

作为记者编辑,我想每一位同行常常会追问——究竟什么是好稿?获奖作品到底有没有获奖的“范式”,到底有没有采编写的“得奖套路”?

作为江苏省年度好稿评委,我在沐手端坐于评阅现场时,扪心自问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不遗漏“真正的好稿”,用什么样的“一把尺”来丈量眼前厚厚一堆的参评作品?

经过为期5天的紧张评审,我不由地联想到古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说过的一段话: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为什么想到这样的话?因为,在舆论传播生态发生新变的今天,与新媒体共生的纸质媒体,其新闻作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你传递的观点或者视角,可能只是舆论场中的“这一个”,由此受众会产生追问:“事实与真相到底是否如你所示?”换句话说,全媒体语境下怎样才能做到报道的出优与服众?获奖作品靠的是什么气质、什么颜值?

面对层层遴选出的优秀之作,我坚定一个答案:在报道事实和呈现真相上,好作品一定是最接近真、善、美的“那一个”,而好作品的得奖之道,惟在于:脚力的现场体验,眼力的精准发现,脑力的深层思考及笔力的生动表达!“四力”是硬道理,是真本事;好记者一定要念好这个“真经”,练出“四力”好把式。这,也许就是我们千寻万问的所谓“套路”吧。

启示一:“重拙大”,字字方能千钧

评选好稿,就像古人编选诗词集,选什么不选什么,总是要有一个标准,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标尺必须一以贯之。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说过:“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重,气格沉着凝重,与轻倩相对;拙,质拙朴老,与尖纤相对;大,境界开阔,托旨宏大,与细浅相对。迻之今日,打动评委、胜出同类的新闻作品何尝不是如此?

一年一度的好新闻,不能缺少年度印记,不能在年度大事件、大主题、大战略上失声与缺席。天内全球视域、国家范围、省级层面的大事,省内各媒体都应该耳闻之、书写之、阐发之、解释之甚或批评之,即全息式、聚焦式予以组织报道,在提升报道分量中提高舆论声量、提高舆论干预度。

其实,题目一眼扫过,作品含金量已掂出个八九。比如,在入围消息类一等奖作品中,有报道“钱七虎院士捐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部奖金济困助学”“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迎来大动作、华泰证券勇摘‘沪伦通’第一股”,有讲述“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最新图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层实践样本等等;在入围通讯类一等奖作品中,《一桥飞架,中国高铁将进入“悬索新时代”》《海门临江创造性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边,看一个园区的创新转型》《养猪与环保,两难之间谋两全——苏南等地养猪业调查》《一个世界级实验室缘何落户港城?》等等,作品主题无一不是踩到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还有,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最大最重的主题,基层减负也是舆论普遍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新闻奖评委不少一线记者编辑不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