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国报刊索引见证近二百年的历史变迁
TUhjnbcbe - 2021/2/8 2:25:00
《甘肃社会科学》年第4期

张存良:清修《三希堂法帖》及其相关历史事件——从甘肃会宁县博物馆藏“约法会议”本说起(-)

刘庆:德、日青岛殖民活动差异化述论—年(-)

《东岳论丛》年第5期

王蕊:清末民初北方乡村女性的慈善捐赠与家产处分权(-)

唐剑彦、郭双林:蒋桂战争期间南京国民*府的宣传策略——以讨桂战争的合法性建构为中心(-)

陈峰:沉沦与上升:年代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历史学(-+)

《东岳论丛》年第7期

李志刚:唐代监察权运行中蕴含的制衡理念(48-57)

于作敏、俞祖华:民国前期中国学术本土化的开启——以图书馆学、社会学与民族学为重点(58-66+)

谷永清:0-1年东北肺鼠疫的*府防控与民间应对(67-77)

《中州学刊》年第5期

张仲胤、张旭华:“诸葛之成规”与蜀汉兴亡(-)

刘志伟、穆冬霞:李善仕宦问题考(-)

柴国生:宋代林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制调适(-)

《中州学刊》年第6期

任世忠:赵岐*治思想与汉末士人的*治观(-)

王新梅:宋元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及其影响(-)

李少兵、李聪:清末民初北京市*建设中的中外合作关系(-)

《中州学刊》年第7期

尚群昌:秦汉中原地区水井类型及地域分布探究(-)

尹明明;白春霞:明清循吏为官理念与施*活动研究(-)

冯玉东:张之洞与清末修律(-)

*:汉冶萍公司留学生技术人才培养与技术自主能力述论(-)

《学术研究》年第5期

张宝明:文化冲突中的文化*治与*治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观念的生成(-+)

周游:*龙旗与现代国家想象:晚清的“国旗”、象征与民族主义(-)

李小波:晚明文官会推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

焦雨楠:民初水*制度的近代转型:以海河裁弯取直为例(-)

《学术研究》年第6期

成一农、陈松:中国古代的河源图研究——基于知识史的一些解读(-+)

李鹏:图绘大川:晚清《峡江救生船志》航道图研究(-)

陈波、袁一帆:明清鼎革期间朝鲜与日本的交邻关系——以情报交涉与文化角力为中心(-+)

李逸夫:佐西莫斯的“罗马帝国衰亡论”探析(-)

《学术研究》年第7期

潘一宁:“被遗忘的角落”:哥斯达黎加早期华侨史初探(-+)

王建伟:从“边城”到“危城”——“故都”时期北平与南京国民*府之关系(-+)

张世慧:清末商会与商号破产清理(-)

*剑:张元济执掌商务印书馆与清末教科书的出版(-)

《学术研究》年第8期

温春来:“事例”定税:清代矿业税费*策的实践机制(-+)

赵殿红、袁琴:他乡与故乡:美国华人基督徒与公理会在华南的传教活动(-+)

*:汉冶萍公司技术自主权探析——以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中心(-)

《学术界》年第6期

何俊:程朱理学的话语型塑——以《论孟精义》为中心(23-45)

朱佩禧:论东北鼠疫大暴发对清末民初防疫卫生事业建设的内外影响(-)

《学术界》年第7期

李太淼:关于历史观的五个基本问题辨析(-)

谢江平:达尔文历史观的近唯物主义解释——进化论与唯物史观关系再思考(-)

《学术界》年第8期

卢坡、江小角:桐城派:清代江南文化的引领者(-)

瞿明安:中国传说时代的婚姻礼俗(-)

《天津社会科学》年第4期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的社会建构(-)

周海燕:史料、社会建构与行动:口述历史的三重理论向度(-)

朱义明:口述历史的主要矛盾、基本结构及其理论解析(-)

《天津社会科学》年第5期

刘于思、赵舒成:通往“复数的记忆”:“集体记忆”走向公共的规范性反思()

胡洁:基础、生成与建构: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

王东美:个人——集体:社会记忆的心理学视域()

《山东社会科学》年第6期

王升远:“跨战争”视野与“战败体验”的文学史、思想史意义(90-99)

朴婕:中日历史叙述的冲突与共谋——合拍剧《大地之子》与全球文化*治(-+)

杨雪:法西斯主义洪流中的“主体性”限度——以战争时期中野重治为标本的考察(-)

《江西社会科学》年第7期

周萌: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探索实践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示(97-+)

庞振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监察制度的*治功能与时代意蕴(-)

叶萍:中央苏区的婚姻立法及其现实启示(-)

易凤林: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对基层组织制度的探索(-)

吴晓荣:苏区时期中国共产*理论学习制度建设探析(-)

投稿邮箱:shidikanxun

.
TUhjnbcbe - 2021/2/8 2:25:00

百年画卷,史海钩沉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部分子库在我校开通试用。

报刊是叙述历史的重要形式,

也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

近代以来的一幕幕传奇轶事,

通过报刊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

那个时代的激越往事,文人风度,

在报刊中一一复活,

恰如时间的针脚,

编织着百年的画卷。

《全国报刊索引》便是这样一座可以满足你对历史的好奇与探索的资料宝库,它是上海图书馆主管主办并倾力打造的知名服务品牌,创立于年,现发展成为集印刷版与网络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知识服务体系,可提供5万余种报刊、余万篇文献的一站式知识服务。

我校图书馆此次开通试用的《全国报刊索引》产品包括《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第1-11辑)、《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近代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大陆报》、《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时报》、《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小报》、《图述百年——中国近代文献图库》。

☆试用产品内容介绍:

一、《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晚清期刊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记录,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个时期出版的所有期刊的著名期刊一网打尽,拥有众多的“期刊之最”,其中有宣扬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妇女类期刊,晚清小说大繁荣时期涌现的四大小说期刊,为开启民智、传播新知创办的白话文期刊,以及介绍先进技术、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技类期刊等。不少期刊中表达了不同乃至互相对立的观点立场,客观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面目,具有相当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数据库收录了~年间的余种期刊,55万余篇文献。

二、《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第1-11辑)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计划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2余种期刊,近万篇文献,内容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的*治、*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它丰富了报刊数字资源,更方便了广大读者用户进行关于民国时期历史的学术研究。

《全国报刊索引》采取分批出版方式,逐步推出各辑产品。该数据库采用便捷的检索服务平台,读者用户可从标题、作者、刊名、分类号、年份及期号等途径对文献进行检索、浏览并下载全文。同时,读者用户还可以使用期刊导航功能,直接浏览和下载期刊原文。

三、《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

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报刊逐渐成为信息和知识交流的重要渠道,许多西方传教士希望通过报刊进行西方文化的传播,并藉此加强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由此掀起了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的浪潮,字林洋行正式其中的佼佼者。

《全国报刊索引》推出的《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了字林洋行出版的所有报纸,包括《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上海新报》、《沪报》、《汉报》等共约55万版,其中尤以《北华捷报》、《字林西报》为代表,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被称为中国近代的“泰晤士报”。作为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不仅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字林洋行所办新闻报刊中历史事件的面貌,还丰富了报刊数字资源,为研究近代中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

四、《中国近代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大陆报》(-)

《大陆报》是第一份由职业新闻记者而非商人或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专业美式报纸。其由华人发起洋人经营,后复归华人经营;采用美式编辑方法,标题醒目;言论从代表美国利益到力求公道;内容全面,以海内外新闻、中外贸易、中国风土人情为重点,兼及其他。

《大陆报》近半个世纪的刊行期,经历了初创、兴盛、易主、中兴、停刊,见证了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变迁,对近代中国新闻形态格局、对外传播及中美外交均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中国近代史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全库共收录《大陆报》19万版。其中正文.7万篇、广告.6万条、图片8万幅。

五、《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新闻报》(-)

上海,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诸多出版于此的报纸都在近代中国报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闻报》即是其中不可或缺之一。

《新闻报》一经刊行,因其“公、快、博”的办报宗旨、“新闻快速、纸张洁白、校对精良、编排醒目”的口号、独到的经营策略和内容编辑上的突出特色,迅速发展成力能匹敌《申报》的大报,逐步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报纸,突破10万份以上的销量。《新闻报》是上海图书馆完整独特的珍稀馆藏,其发行逾半个世纪,内容繁复,特色鲜明,为研究者深入挖掘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报刊索引》推出的《新闻报》,馆藏完整收录齐全,数字化总计36.5万版,收录了该报及其副刊《快活林》(后更名为《新园林》)、《新闻报本埠附刊》,广告著录有效揭示,界面精美方便精准,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全面拓展了研究视野。

六、《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时报》(-)

年6月12日,《时报》在上海创刊,命名为“时”,有“与时推移,无有滞留”之意。由梁启超撰写的《时报发刊辞》中,则明确了该报孜孜以求的目标:“务先后追随于国家之进步,而与相应焉。”

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报界,《时报》力主革故鼎新,倡新知,通时务,开民智,“出世之后,不久就成了中国知识阶级的一个宠儿”,与《新闻报》、《申报》鼎足而立。该报刊行35载,直至年才停刊。

《时报》初期主持者为狄楚青,年,转由*伯惠经营。报馆延聘罗孝高、陈景韩、包天笑、戈公振等著名报人为编辑,注重时评,刊载小说众多,后期更有大量的体育新闻与图片报道,足以让读者穿越百年的时光隧道,共同触摸历史的脉动。全库共收录《时报》14万版。其中正文.6万篇、广告.3万条、图片7.2万幅。

七、《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小报》(-)

在近代中国报刊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一类数量巨大、有广泛读者的报纸,这就是小报。所谓小报,从版面上看,较大报而言偏小;从内容上看,偏重消闲娱乐,如小说、随笔、小品文、影戏舞动态等。

小报的优点,“在能纪大报所不纪,能言大报所不言,以流利与滑稽之笔,写可奇可喜之事。”因此,在文辞和销量上,小报都不逊大报,以其独特的文化趣味,成为展现市井百态的万花筒。从清末诞生至解放初期消失,小报的出版生态历经消长起伏,其间也热潮迭起,众多洋场才子和小报文人参与其中,共同构筑对通俗文学和现代都市的集体想象。目前出版四辑(共六辑),每辑含余种报刊,收录版数不少于10万版。

八、《图述百年——中国近代文献图库》(-)

上海图书馆有丰富的中国近代图书、期刊、报纸、老照片等重要文献,依托这些珍稀馆藏,《全国报刊索引》从读图角度出发,深度挖掘中国近代文献中的宝贵图片,汇成《图述百年——中国近代文献图库》(-),帮助广大读者走近历史、观看历史、触摸历史、研究历史,同时希望能启迪创意,让历史记忆形象生动的重现。图库集成中国近代文献中的所有图片类型,并按照照片、木刻、书法、地图、雕塑等16种类型呈现。有别于文字记录,图片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另一种方式,它生动而直观地呈现历史,给读者提供了更多想象和研究的空间。

《全国报刊索引》专门针对图库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界面风格简约、全图呈现检索结果、聚类详尽细致、浏览方便快捷,一系列人性化的功能使读者沉浸其中,充分享受读图的乐趣。

使用方法:

读者可在校园网内,通过图书馆首页“馆藏资源”下“数据库”中点击“全文报刊索引(试用)”。支持不同类型资源的一站式检索、文献导航、简繁检索转换、近代报刊的整本浏览及下载等功能。

一、不同类型资源的一站式检索

二、文献导航及分类检索三、简繁搜索转换

四、近代报刊的整本浏览及下载

这些报刊具体详尽地记载了近代中国百年的社会场景,从不同视角解说了曲折的历史进程,是一座尚待挖掘的文献宝库,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欢迎我校师生读者试用《全国报刊索引》,一起穿越百年的时光隧道,共同触摸历史的脉动。

文字编辑:贾宇琪

网络技术:赵蕊董浩

策划:钱彤、王树才、王晓梅

↓↓↓↓↓更多信息↓↓↓↓↓

报刊索引入口

图书馆主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报刊索引见证近二百年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