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浪漫的季节
醉人的诗篇
……
从年4月16日创刊至年12月21日
已经成功发行
第期
下面我们就从《经济观察报》的创刊
到每年的年终特刊发展轨迹
来回味一下具有独特气息的橙色味道
.4.16创刊号
^
年终特刊
《转型力量》
^
年终特刊
《中国想象》
^
年终特刊
《正在消失的历史》
^
年终特刊
《08年》
^
年终特刊
《转型力量》
^
年终特刊
《转型力量》
^
年终特刊
《转型力量》
^
年终特刊
《转型力量》
^
年终特刊
《国家意愿的私人读本》
^
年终特刊
《中国微面孔》
^
年终特刊
《》
^
年终特刊
《四世同堂》
^
年终特刊
《领*者》
^
年终特刊
《花蕾之约》
^
年终特刊
《次世代》
^
年终特刊
《新青年》
^
年终特刊
《光荣的荆棘路》
^
年终特刊
《零零后请出道》
^
年12月21日
第期敬请期待
^
总编寄语
这正是绽放的时间
——写在经济观察报出刊期
诸君在手的是经济观察报第期报纸。换句话说,我们已经陪伴了您将近20年——从年4月16日开始,这是一段不短的时光。20年前,我们和加入WTO的中国一起奔跑,满怀憧憬却又不无忐忑。那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想到,这一段奔腾岁月,会在这个国家的肌体上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对于那时的经济观察报来说,这份初生的报纸和它的年轻人如此幸运。人们轻易地原谅了它的稚嫩,容许它热切而大胆地表达对商业和社会的期许。它在磕磕绊绊中磨练自己,诚实地记录了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这些年轻人也走过青葱岁月,长大成人。当数字化无可争议地重塑着经济和社会生活时,我们从纸媒时代走到了融媒时代。我们讨论过,要不要为这期写点儿什么——这样做是否显得自恋?更何况,那些人早早宣告了纸媒的衰亡,我们何必执着于一张报纸的期。不过我们很快说服自己,这期值得记录。它是岁月之河中闪亮的航标,提醒我们勿忘那些相识、相知与相守。它标识过去,也导引未来。
对于媒体来说,人们如果记住了它,当然可能因为它的颜色、版面语言和各种视觉符号,但更会记住立于纸上的那些鲜活生动的面孔,那些卑微的生命和高贵的灵*,那些大时代中个体命运的回转和始终闪耀的人性光辉。人们记得的是企业的成长成熟,衰退与失败,是那些告别的背影和新生的宣言。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拥有更多也更容易获得海量信息,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比过去更加焦虑。我们深陷同质内容的营养不良,又无法摆脱信息过载和信息茧房的困扰。事实上,这时候读者和用户需要的不是更多,而是更少。
今天,经济观察报岂止于报。除了每周一见的橙色新闻纸,每一天,透过网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