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通过报纸读懂中国南门读报小组第二十二
TUhjnbcbe - 2021/2/7 1:37:00
“通过报纸读懂中国”南门读报小组第二十二期纪要阅读材料:《人民日报》年10月1日-31日参会时间:年12月5日参会人员:潘柳言、陈昱坤、邓淑蓉、*嘉莹、苏琦、马晓龙、张慧瑜主持:陈昱坤纪要:陈昱坤年12月5日下午,南门读报会举行了本学期第三次在线讨论。经过几次读报活动以及日常课程的学习,读报成员们的问题意识、观察方法、思考维度都成熟了许多,相比起初迷茫的状态,现在大家在阅读报纸过程中的观察更为深刻,20级同学也在逐渐担起南门读报活动的主要工作,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女性性别差异化的再度复归”苏琦20级新闻与传播硕士苏琦首先提到了自己的观察。在年10月1号第二版《起来生产战线上的强大后备*》这则新闻中,苏琦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女性参与到劳动的新闻。与此类似的还有10月5号第二版的《阳谷九区妇女赶做前方冬装》、10月6号第二版《妇女儿童普遍下地探月克服劳动困难》、10月9号的《组织妇女儿童,王家元是模范》以及郑昭村的妇女互助组等等。结合这些新闻,苏琦联系了戴锦华老师的著作《雾中风景》,书中在讲新中国时期电影的女性叙事时认为,毛泽东时代是通过妇女解放运动以及法律条文来使妇女来摆脱性别的压力而获得解放自由。如“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同志能够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一样能够做到”此类*治宣传口号正是呼应了《人民日报》的这几则新闻,妇女的解放是*和国家在实现生产和发展的一种需要,正是在这种国家的*治唤询之下,女性忘记了自身的性别差异。而在《镇昭村的妇女互助组》中写到了一幕场景,“开头他们教的慢,不如男人们被笑话,但是他们不管男人们的笑话一直干,接下来的9天内,这些女性又教了7个整页”,苏琦认为,女性在生产活动中与男性的这种竞赛服务于社会生产,这种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但在改革开放以后,性别的差异化,如同戴锦华所述“得到了一种复归”,男性无论是在电影文本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再次走到了社会*治生活和权力的中心。苏琦猜测,这可能是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发展措施,使得女性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上面的需要可能没有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建立初期那么重要才导致了这些隐含的变化。其次,苏琦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过报纸读懂中国南门读报小组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