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学》年第3期
陈宝良:礼教秩序与明代社会生活变迁——兼论礼制、观念与生活之关系(5-19)
夏强:意图相济,实归掣肘——明代仪真掣盐与京掣的纠葛(20-30)
方盛良、汪莹:*彭年教育行迹考论(31-39)
胡凤:科学图书社与清季民初的新书新刊传播(—)(40-47+73)
郭子初、朱正业:清季地方议员选举中的文法之争与司法诉讼——以龚心铭案为中心(48-55)
樊汇川、石云里:近代中国茶学建制化历程(56-64+92)
谢健:多维张力下的融合与碰撞——从新都实验解读民国乡村建设运动(65-73)
褚静涛:蔡璋与琉球革命同志会(74-83)
陈伟:原敬内阁的“满蒙”*策(84-92)
徐友珍、谭文天;英国对蒋介石访印之外交因应再探(93-)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清明会及其清明墓祭活动初探(-)
董根明:论桐城派的史学成就(-)
罗检秋:桐城派与张惠言的汉学(-)
李学如:安徽的宗族义庄——以清代、民国时期为考察中心(-)
章征科:抗战时期安徽敌后抗日根据地应对反共谣言的举措与经验(-+)
储著武:《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研究(-)
赵晓阳:建国以来基督教与近代中国重大*治事件研究评述(-)
《抗日战争研究》年第2期
陈海懿:国联调查团的预演:九一八事变后的中立观察员派遣(4)
严海建:北平沦陷时期的何其巩与私立中国学院(23)
陈钊:教学与卫道:赖琏与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的治理(37)
陈默:米荒、米潮二重奏:年成都的粮食危机(50)
张展:年汪精卫访日与日本内部争执(68)
左双文、叶鑫:战时围绕英缅当局扣留过境援华租借物资的中英交涉(81)
徐坤:战后运沪日本赔偿物资的分配、接收与使用(—)(99)
祁建民:日本的中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
张振鹍:刘大年与抗日战争研究()
李继峰:终极抢救与规范之作——评《烽火记忆——百名抗战老战士口述史》()
张经纬:透过《真相》再探真相()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策与实践研究》出版(36)
罗运胜:区域视角下抗战史研究的新探索——“第二届抗战区域研究暨湖南抗战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浩:“华南抗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思机:“第六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史学集刊》年第4期
张皓:对-年解放台湾三度搁置之再探讨——以粟裕的努力准备和分析为中心(4)
李滨:实践、历史社会学与国际关系研究(19)
任东波:历史与理论的张力:反思、“威斯特伐利亚”(22)
宋德星:对战略缔造的历史透视(26)
孙丽萍:后西方多元国际秩序的重构:历史路径(29)
张云:国际关系的区域研究:认识论视角的解构与重构(31)
主持人:南炳文教授
赵瑶丹:论明代私揭禁令与实践的矛盾性(35)
傳林祥:清代盛京等省的“城守”与“城”(46)
张国庆:辽朝工匠及其管理初探——以石刻文字为中心(55)
陈鹏:辽代地方监察体制研究(61)
王晖:清华简《厚父》属性及时代背景新认识——从“之匿王乃渴失其命”的断句释读说起(71)
高强:中苏东段边界问题——以20世纪20年代为中心(78)
姜金言、戴宇:日本院*时期上皇的礼制待遇(88)
杨翠红:罗斯修道院的起源与发展(99)
李鹏涛:英属非洲殖民地的禁酒*策()
姚念达:远离“旧世界”:美国精英对欧洲的“他者”想象与孤立主义外交的起源()
《世界历史》年第3期
李宏图:清除“污名”:约翰·密尔《论自由》文本的形成
高建芝:从巴尔干地区到欧洲:马其顿问题的起源研究
李鸿美:美国大平原开发与年《植树法》的兴废
王光伟:美国内战中的传染病及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杨立影:日本近世幕藩体制的矛盾与困境——以赤穗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张艳茹:王*复古*变至明治初期的日本皇室改革
史海波: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王表的历史解析
庞国庆:古希腊文化与拜占庭帝国的塑造——以《荷马史诗》为例
王华:太平洋史: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与转向
钟孜:“环境转型”研究:法国环境史研究的新趋向
《中国经济史研究》年第3期
温海波:识字津梁:明清以来的杂字流传与民众读写(2)
刘雅媛:清季民初上海县城的市*运作与空间演变()
谷更有:唐代村民经济身份的变迁——以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32-41)
蒋勤、高宇洲:清代石仓的地方市场与猪的养殖、流通与消费(42-57)
李真真、潘晟:晚清华北乡村商业经营及相关问题——以东安县小惠庄三成号材铺盘存单为例(58-70)
张杨:租佃制度、土地收益与农地减租的推行困境:以川西地区为例(71-83)
胡鹏、李*: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整合的*府路径——基于—年华北小麦市场的实证分析(84-96)
孙大权:现代“银行”一词的起源及其在中、日两国间的流传(97-)
樊如森:从京津关系演变看天津在中国北方的经济定位(-)
王祥伟:四柱结算法登载外欠账的方式及其演变(-)
刘婷玉:象、虎、水利与福建山区畲族生计方式的变迁(-)
彭蛟:从会馆公所分布看清代汉口内部商业空间(-)
晏爱红:折漕采买浅议——考察晚清漕运体制改革的另一视角(-)
陈熙:近代民间自治力量发展的典型——简评《近代民间组织与灾害应对——以福州救火会为论述中心》()
马召会:《“白银时代”的落地:明代货币白银化与银钱并行格局的形成》简介()
周红冰:《中国南瓜史》简介()
易海涛:社会经济史视野下上海青年支援*缘起研究(—)(-)
王子今:宛珠·齐纨·穰橙邓橘: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5-17)
陈锋:微员任重:清代的盐场大使——清代盐业管理研究之五(18-31)
《中国经济史研究》年第4期
程民生:宋代商人的文化水平(5-14)
万朝林、范金民:清代开海初期中西贸易探微(15-25)
李春圆:元代土地价格研究(26-44)
谢开键:明清中国土地典交易新论——概念的梳理与交易方式的辨析(45-55)
景文玉、曹树基:土地产权与20世纪50年代的“富农倒算”——以山东L县李绪海倒算案为中心(56-68)
陈昭、邓颖杰、杨广超:近代中国若干年度*府购买时序数据的估算(—6)(69-78)
霍仁龙: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演变的量化研究(—)(79-91)
程森:光绪初年关中刀客的活动与卤泊滩土盐禁采(92-)
卢徐明:抗战时期陕西棉业研究(-)
唐任伍:西汉巨量*金的来源及消失的原因、时间、地点考(-)
李园:从义役看明代江南重役地区的应役实态——以苏州府模式为例(-)
段雪玉:祭业、董事、粮户:康乾时期苏州《潮州会馆记》新证(-)
康健:晚清西商假道恰克图贸易研究(-)
刘成虎、裴丽婕、高宇:日本战时伪蒙疆产鸦片供求调节*策探析(-)
王荣华:战时中国粮食工业公司研究(-)
王姣娜:第二届中国经济史青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曹洪*、任铭: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发展研究新进展(-)
蒲应秋(封二)王鑫(封三)
《中国农史》年第2期
王祁、蒋志龙、杨薇、陈雪香:云南澄江学山遗址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初步研究(3-11)
葛小寒:文献、史料与知识——古农书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向(12-25)
赵飞:西方国家对中国荔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