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吉博声音第二十一季带您解读中国历史
TUhjnbcbe - 2021/2/1 19:53:00
中国最早的“高考”——科举制度

科举vs高考

意气风发的高考少年们,

你们从有着“正确答案”的校园,

即将步入到“没有正确答案”的世界,

每一次的自我突破,

本质上都是在让自己,

向这个变化的世界更靠近一些。

明天开始全国各省份高考分数将陆续公布,

祝每一个高考查分的你,

都能喜极而泣。

本期带大家回顾,

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考”——科举制度。

科举

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堪称是中国最早的“高考”,曾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高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什么是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最早起源于隋代,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征是由皇帝徵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后向上举荐)。到明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县府的考试),由省提督学*莅临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乡试(省级考试),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秋季举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及格者为举人;会试,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一甲三名,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或称制艺,时文,四书文。

★科举考试是什么时候终止的?

20世纪初,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已腐朽透了,各方人士开始激烈地反对及抨击它。其中最有名的是龚自珍的诗:“九洲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光绪皇帝在一次阅完殿试考卷后,也不禁长叹:“这样选拔人才,难怪所学非所用呀!”在朝野一片呼声中,光绪三十一年,光绪颁下“谕旨”:停止科举考试。此后,金榜题名永远成为了历史。

★科举考试的意义?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曾选拔出近八百名状元,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形成了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推动了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进步。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都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

愿大家始终,

眼中有光芒,心中有热爱,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附送各位考生一条好运锦鲤~

速来查收~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博声音第二十一季带您解读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