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解读RCEP,不能仅仅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
TUhjnbcbe - 2021/1/27 4:16:00
怎样医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和中、日、韩、澳、新共15个亚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对于东亚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当前全球经济和人口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而且是东亚国家用实际行动向全球表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多边主义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的证明。对于这个协定,不少人简单地从地缘*治博弈的角度来解读,还有一些人将其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比较,否认其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以及将带来的贸易创造和投资促进效应。这些观点中其实存在着不少误解和片面性。

原文:《RCEP将形成双循环的第一交会圈》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

图片

网络

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重要成果

RCEP虽然并非中国发起的倡议,而是东盟首先提出的,但中国在RCEP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且RCEP被外部看成是与美国曾经力推的TPP相竞争的一个合作框架。这是因为中国是所有其他RCEP成员国最大的贸易伙伴,RCEP的贸易创造效应和投资促进效应有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会更加显著,这就导致中国客观上成为RCEP的中坚力量。而在RCEP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相关规则上,中国提倡的既要实现基于规则的高水平开放,同时也要看到不同国家客观上存在扩大开放的能力差异的原则,也被RCEP所接受,使中国成为RCEP的规则制定的主导者。


  

RCEP的签署具有重要的地缘*治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两届*府极力推进的旨在遏制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印太战略”是失败的,美国主导亚太事务的能力在下降已经是客观事实。但更为重要的是,RCEP的签署表明,美国在亚太的盟友从客观的经济利益出发,进一步与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正是这些因素使一些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的评论认为RCEP是中国地缘*治博弈的胜利。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从来就没有将RCEP看成与美国竞争亚太主导权的抓手,也没有将RCEP与TPP对立。否则美国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就不可能积极加入RCEP,而且印度在最后关头的退出也主要是因为无法适应大幅度降低关税和扩大国内市场等经济原因,而非地缘*治博弈的原因。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明确表态将考虑加入CPTPP,也说明中国并没有将RCEP与CPTPP对立起来。仅仅从大国博弈的角度解读RCEP,容易忽略RCEP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性质

目前有不少评论认为RCEP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比起CPTPP以及欧盟和日本签署的经济伙伴协定(EU-JapanEPA),很多边境后的措施没有包括在内,服务业没有全面开放等。这一看法是片面的,我们不能用CPTPP以及两个发达经济体的EPA来衡量RCEP。如果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现状来看,这一协定的开放程度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东亚区域内的双边FTA和次区域FTA。


  

RCEP目前的协定共20章,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措施、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贸易救济、服务贸易、自然人流动、投资、知识产权、电商、竞争*策、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府采购、一般条款与例外、机构条款、争议解决、最终条款等,另外协定还包括了4个附件,列出了各个成员国减税的承诺、有关服务业的开放的承诺、有关服务业和投资的保留措施、自然人短期流动的承诺等。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RCEP协定涵盖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RCEP在货物贸易上将大规模削减关税,90%的货物关税将削减至零,而服务贸易和技术性的壁垒的削减也在协定中做了规范,在投资的开放上则用成员国负面清单的方式给予其他成员国国民待遇。因此,RCEP是一个高于WTO自由化标准、高质量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由贸易协定。


  

一些人认为CPTPP条款对于服务业和*府采购等有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严格的规范,认为RCEP的一些开放规定对一些成员国有豁免和比较长的调整期,从而认为RCEP的自由化程度不高。这些判断的片面性在于,即便在CPTPP的条约中,也包含了对一些成员国特别敏感行业和利益的豁免和调整期限的宽限,因为国家大小不同,*治制度不一,简单的单一标准和原则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履行中,仍然需要考虑国家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形成的制度上的差异。这也就是CPTPP协定也有多页的附件来处理这些豁免和特殊性的原因。当然,RCEP成员国中的非CPTPP成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上的能力提升后,逐步加入更高标准的CPTPP,两个合作框架融合,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将给成员国带来贸易投资增长新动力

RCEP是符合当前大多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和能力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协定,其产生的贸易投资创造效果会非常显著。虽然东盟与其他5国都已经签署了双边的多个10+1FTA,中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也都签署了FTA,日本也与东盟、澳大利亚以及多个东盟成员国签署了FTA,但在10+5的基础上达成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将把原来分散的市场统一成单一的大自由贸易区,其价值仍不可低估。中国与日本、日本与韩国的关税减让和服务贸易开放将立即启动,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障碍也会大幅度削减。对所有的15国而言,RCEP都会带来新的贸易创造和投资增长效应。很多模拟的研究已经显示,未来5年,RCEP成员国的GDP将因此增长2.1%,也会给全球的GDP带来额外1.4%的增长。


  

RCEP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为维护全球化和亚太地区的产业链稳定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受疫情冲击,年全球投资和贸易都出现了严重的收缩,世界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高涨,美国特朗普*府推动的中美贸易科技和经济脱钩*策对全球化构成了严重的逆袭。RCEP的达成给逆全球化思潮迎头一击,维护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多边主义仍然是亚洲国家的选择。


  

RCEP还证明,不同制度国家、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国家之间可以通过谈判,寻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来实现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国内一些学者认为,RCEP对中国的地缘*治价值大于经济价值,这是一种没有根据的判断。根据韩国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运用目前广泛认可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计算出的结论显示,未来中国和其他成员国从RCEP获得的福利净增长效应、GDP和贸易增长效应都是非常明显的,不同的只是具体数字上的差别。韩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将从RCEP中获得2.4%的收入增长,净福利收益将会达到亿美元,因为规模不同,将是韩国净福利收益的9倍。尽管这些具体数字可能并不精确,但是根据理论演绎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可信的。


  

RCEP的长期经济效应还在于它为未来亚洲继续保持最有活力的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提供了一种制度性保障。东亚未来仍然是世界经济最有活力、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但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受制于全球地缘*治和对欧美市场的高度依赖,区域内部循环仍然缺乏强有力的一体化制度保障。RCEP的签署不仅会提供这种制度上的保障,而且还会在亚洲内部增强市场的韧性,拓展内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大循环,增强与世界其他区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中国*府提出了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其中内循环促进外循环的第一个交会循环圈就会在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形成。东盟今年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客观上形成了双循环的第一交会循环圈。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年征订开始啦!

01

《社会科学报》简介

《社会科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刊,是社会科学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年,《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对话、思想交流、理论争鸣平台的专业性报纸,创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三十余年来,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宣传阵地,《社会科学报》以“思想性、问题性、前沿性、信息性”为目标定位,践行学术标准和宣传原则,坚持在突出主流价值的同时提供多重视角,在贴近现实热点的同时把握长远方向。

02

订阅价格

定价1.5元/份,月度订阅价6元,全年订阅价72元。

03

订阅方式

读者请向各地所在邮局(所)订阅,或者通过中国邮*APP、中国邮*微邮局、中国邮*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RCEP,不能仅仅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