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下令宣布废除汉字,韩国由此拉开了去汉化的序幕。
此前韩国国内使用的文字有汉字和谚文(韩文)。谚文是一种表音文字,有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简单来说就类似我们国内使用的汉语拼音。发明这个谚文的是15世纪的韩国统治者世宗大王,他召集了一批的知识分子,以汉字为基本,创造了这一整套的谚文体系。
世宗大王
世宗大王创造谚文,本意是为了让韩国老百姓能够正确的读准汉字,其作用类似拼音。韩国使用的主流文字还是以汉字为主。
在朴正熙宣布废除汉字之后,进程十分艰难。直到80年代中后期,韩国社会上的汉字痕迹才渐渐少去,电视、报纸杂志上的汉字越来越少,韩文(谚文)越来越多。
朴正熙的书法作品
这是因为经过十几年的磨合,未曾经过汉字教育的新一代韩国人已渐成韩国主流,去汉化进程得以推进。
韩国人的民族情绪特别复杂,当了上千年的藩属国,又被日本占领了那么多年,韩国人急于摆脱身上的“烙印”,急于树立民族自信。对于废除汉字韩国人自然是非常支持的!
汉字废除了,麻烦来了!
大韩独立宣言
韩文(谚文)本就是一种用于辅助汉字的表音文字,若是将其单独作为一种文字使用,会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
去汉字化导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没有学过汉字的韩国人的面对那些用汉字写的历史古籍是一点都看不懂。韩国最爱吹鼓其历史,但现在搞得历史资料古籍都看的一知半解,非常讽刺!
韩文还有一大问题就是表意差,阅读效率低。举个例子:
韩国名胜古迹
“好兄弟,你吃了吗?”如果用拼音写出来就是:“haoxiongdi,nichilema?”大部分人看个几眼应该都能揣摩出其含义,但如果这样呢:“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及胸腺嘧啶。”用拼音读出来就是:“hegansuandehandanjiangjiweixianpiaoling、niaopiaoling、baomidingjixiongxianmiding。”试问一下,这段话在没有原文的情况下,各位需要花多久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各位可以把韩文理解为汉语拼音,我们光使用拼音,一些专业词汇较多的语句我们难以理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同音字是非常难以辨别的!比如说“lihua”,究竟是“李华”还是“李花”还是“梨花”?究竟是一个人名还是一个物名?
韩文就面临着这个问题!看不懂历史古籍对于一些韩国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是读音混乱导致的生活不便却是让韩国人难以忍受的。于是在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宣布部分恢复汉字,在身份证、一些公共场合采用汉、韩双语标注,省的韩国人连人名、地名都分不清。
汉字废除之后,韩国人也渐感其不便,于是又有不少韩国人呼吁开始恢复汉字教育。从年起,韩国的小学教材已经重新出现了汉字。
最后还是继续用汉字了,这折腾来折腾去何必呢?在汉字存废这一问题上,日本人就比韩国人高明多了!
“而其籍力大國,不能自強者,既已見衰兆於數百年前。參以暹羅紀行,則彼此得失,不難辨焉。論者其勿罪漢字可也。”
这是日本明治时期东京大学的一位叫做五位川田剛的教授提出的观点。
一个国家的想要强大关键要自强,和废除不废除汉字关系不大,废除汉字也不会让你变强,反而容易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END-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