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历史学院刘文明教授《“文明”话语与甲午战争—以美日报刊舆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于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发表。
论文摘要如下:
甲午战争发生于19世纪下半叶西方“文明”话语盛行之时,以“文明”与“野蛮”二元划分为基础的文明等级观将中国和日本列为半文明国家。但日本以其“文明开化”而自诩为文明国家,宣称甲午战争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并通过操纵“文明”话语而影响西方舆论。美国报刊从西方文明价值观出发将甲午战争参战双方分别设定为两种角色,即中国代表“野蛮”和“保守”,日本代表“文明”和“进步”,并以此为前提来评价这场战争,“文明”成为判断战争是非的标准,这样文明话语依附于西方霸权而在当时成为国际*治和国际舆论中的一种潜在规范力量,并强加于中国而成为一种话语暴力。由此,清朝被贴上“野蛮”标签,丧失了对日战争的正义性,遭受屈辱而未能得到美国舆论的同情,日本则因声称战争目的为推进“文明”而符合并顺应了当时西方的“文明使命”,虽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并最终通过《马关条约》损害中国主权,反而得到美国舆论的支持。
刘文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史理论、近代欧洲扩张与跨文化互动、性别文化史。出版专著《全球史理论与文明互动研究》(年)、《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年)、《上帝与女性――传统基督教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女性》(年)等,译著《什么是全球史》(年),编著《西方人亲历和讲述的甲午战争》(年),主编教材《外国法制史》(年),主编“女性·社会·文明系列”丛书和“文明与世界译丛”,参编著作5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