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副得流油下我与杭州日报
TUhjnbcbe - 2021/1/13 5:48:00
杭报集团业务交流…………探

事…………3光杆司令▲首期《倾听》曾几何时,切,也不用几何代数的找麻烦了,直接说,就是西元年,多么兵强马壮欢声笑语的文艺副刊部,沦落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地步。因为,精兵强将都调去办快报了,只三五枚风韵犹存的老编辑在苦撑困局。林之老师小米老师在空旷寂静的楼层里接待我这投稿者,说太冷清了,你快回来你快回来我们好热闹一点。这时,我感觉这辈子做记者已经交待得过去了,交出记者证,调到以阅读杭报快报晚报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市电影公司,并在该年度荣获一项殊荣——优秀通讯员。离开杭报了,却在杭报副刊上发表了四五十篇文章。退休了清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十张好新闻的奖状处理掉了,这张留着,我想杭报记者拥有这个的,少。林之老师在下午版责编的副刊,用的是我取的名称,迟桂花。我说下午比上午迟,桂花是杭州市花。再就是郁达夫写过一篇散文,就叫迟桂花,也算有些底蕴和来历。新世纪开办的新版面叫《倾听》,是主*副刊的徐晓杭取的,意思是放下身段作亲民状,不要鸣锣开道作狐假虎威状。出去11个月再拿调令回杭报,有一个念头,做完记者试试做编辑。晓杭老师明确下达了两项工作任务,一是办好《倾听》,二是哄女嬷嬷们开心。前面说不敢给副刊投稿,直接跟她相关。做校对时第一次投稿,是特意提早,下午就跑到主楼二楼她办公室,当面呈交了一位男生的处女作,当时她在科教部办间乎新闻报道与副刊之间的专刊,叫《自修大学》。后来,说是编好了主任通过了,后来副总编也通过了,上大样了。再后来,上了清样,毙了!苍天啊,这不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横插一杠子吗?我还敢生出投副刊的非分之想吗?如今武大郎开店,生意兴隆还是倒灶,谁也说不好。想想也是,当副刊版面编辑,光杆司令一个,手里连民兵游击队也没一个,区中队县大队的,想都别想了。不像编文化新闻版,好歹有五个记者帮衬跑稿子,当这种编辑我就头大一点,每到月底要给记者统计碎碎脑脑的工分,老是出差错,而且老给人家少算,良心大大的坏了。自己当记者时,跑出去谁也不怕的,回来交稿子给编辑,绝对心存敬意的。如果能改出你几个错处短处,那是恩赐,如果能宏观分析出你谋篇布局的思维缺失,那就是恩师了。全靠同事们帮忙。晓杭率先提供一个线索,听着记着,不小心那女士说到伤心处突然失声痛哭起来。但稿子没把握好,写成琼瑶言情片了,五六千字全跑偏了,作废。见义勇为写稿的,还有林之老师小米老师等等,积极提供线索的,就更多了。孔子曰:远亲不人如近邻。这里要隆重表扬我的七甲院单位集体宿舍住对门的邻居裘小桦同志(女),非但自己积极采写,还动员来她的亲妹妹、著名*旅作家裘山山赐稿一而再。一者写小保姆,再者则为汶川大地震!首发冯国容写的是打工妹的口述史,因为版面挤,下面有两个通栏的连载小说先占好位置了。《倾听》新娘子上花轿头一回,挤到何等地步呢?一挤,作为开场白的发刊词挤到第二期去发算了,这好比媒婆证婚人什么的先挤丢了。还是挤,又断断续续删了文内千把字,那个一阵又一阵的心绞痛啊!这不是没进夫家,陪嫁的梳妆镜啊红漆马桶就扔了?饶是这般狼狈,还是一炮打响,里里外外一片叫好声。半年下来,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后果之一,广告谈版会时被“潜规则”了。别的版面好推掉的,《倾听》不能动。朋友,大家都不是外行,《倾听》是整张报纸最没时效最好推的版面呀!还有,《倾听》整版刊发,不安排任何广告。趁《倾听》情窦初开人见人爱,赶紧向领导撒娇。领导果真给了红包,每期稿费增加到大洋!当时,这在全国报刊都算高的了。没想到,都20年了,等我投稿见报收到的稿费,还是这价码。这说明《倾听》一点没掉价。一荣俱荣,每月摆一桌谈版,写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最终可以跟沙家浜里胡传逵的忠义救国*有一拼。,也七八个人马十来条破枪了,还每年拉出去开作品研讨会,总编到场作重要讲话的,很是可持续了。一年下来,各种奖项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来说给书号不要钱,作协来人要编电视剧,省电视台约去拍谈话节目。某电台某栏目通过老老远的朋友找上门来,说《倾听》没集齐,播着播着断档了,问我来讨整份的报纸。哦,还想起一件事。冯根生看到《工人》这篇也熬不牢了,请去他家倾了个听。《学徒》见报之后,被再邀去,冯老板的一位副手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来握手祝贺:戎记者,这下你出名了!哦哦,我以为自己早就是江南名记了。原来,这才算呀!有一回电视台的老兄跑上门来说戎国彭你帮帮忙,我老婆觉得《倾听》蛮有意思的,碰到一个有意思的人,觉得写出来肯定也蛮有意思的。不幸的是几度风雨半途而废,痛苦地感觉到不见报对不起对方了,于是愿意贡献出残稿来,央求我亲自出马去狗尾续貂。反正死马当活马医了,领导正犯愁哪。原因是省市奖项不能拉下,全国新闻奖还非常麻烦,因为有个硬杠子,字数不得超过五千字。而《倾听》,自古以来没一篇不是六千字起步的。要不,这一回,咱就试它个五千的?就一回,下不为例,毕竟,咱办报可是为了*的中心工作,为了广大读者。于是有了《二次插队》。送上去得了个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领导抬举我,人都调到*经中心去写新闻评论了,还要副刊部张罗开作品研讨会。其实这并非《倾听》的最高荣誉,后来中国记协放宽字数限制了,作者任为新和记者韩斌,先后荣获中国新闻奖的三等奖和一等奖!但我作为责任编辑还是要负责任地说一句,比这三篇好的,《倾听》里找不出十篇,五篇少不了的。严重后果之二,是一半精力与时间,必须用在采编业务之外的要务上。为了征集线索,版面上是公布一个小灵通电话号码的。于是又重温了另一番群众来电来访。比如逢佳节,某男子深沉地向你诉说想去看亲生父母又怕伤了养父母的心。比如一位女子哇哇哭诉,刚听明白些,话筒里换了个人说对不起,她妹妹因为高考失利而精神失常的。这让我第一次面临痛苦抉择。做好人,你应该放弃任何借口,不去打扰她家本已不算平静的生活。做好记者好编辑,你应该排除万难把事情真相挖出来,警示社会。后来,我看见别的报纸很郑重地说了这件事。有读者说要亲自上门来讲一讲的。这当然求之不得。报社特意给了个考究的小会议室,还专人送上茶水的。还有两夫妻闹离婚的,居然要让评理。评就评,谁怕谁:是你把他逼出去找第三者的。男的深以为然,女的气疯了: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后来,男的离了婚还特意来报喜。晕!做了三年编辑,终于感觉到自己城府极浅涵养极差,偏偏又听了许多答应不说的隐私。在一次与精神暂时康复了的精神病患者对话之后,以及一次采访了半天才发觉对方精神不大正常之后,我决定放弃编辑它了。不走,有损自己身心健康了。走时,给继任的小米老师留了3篇已审稿。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完成使命了。筹办《倾听》两三年下来,有作者上门来讨报纸,说报贩子乘机哄抬物价,一份杭报五角钱变卖一块钱,不买?拉倒!我故作镇静追问,不会因为别的原因?不是,老板说就因为今天有《倾听》!其实,干新闻道行不深的,从业两年我就总结出心得来了:当你把它看作事业,它会显示出职业的残酷;当你把它看作职业,它又显示事业的魅力。难的,是周旋与进退。男怕入错行,赶上了好时代好报纸好领导好同事,此生无憾。最后说一句心里话,感谢杭报,感谢副刊!

图片来源::杭报集团历史数据库、社史馆

我与杭州日报

唯恐一路平安的丝绸之路万里行│我与杭州日报①

副得流油(上)│我与杭州日报②

欢迎来稿

链接:《杭报集团业务交流》邀您讲述我与杭州日报的故事

作者戎国彭

视之为事业会感受到职业的局限

视之为职业又感召于事业的魅力

难的是进退与周旋

点击右上角分享你感兴趣的内容

小编24小时不定时在线

欢迎交流

?

投稿:

hzrbywjl

.
1
查看完整版本: 副得流油下我与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