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术大赛的实战启示李小龙开始改良咏春南
TUhjnbcbe - 2021/1/10 8:15:00

李小龙和詠春叶问宗师

为道塾·编者按

李小龙当年投入咏春门习艺,有两位师兄对他的帮助最大。

一位是张卓庆,当年是由他介绍李小龙到叶问宗师门下习拳,并曾以师兄身份代师教授李小龙咏春基本功。

一位是*淳樑。这位咏春门公认的“讲手王”,实战功夫卓著,曾以与各门派传人讲手名义,打遍香港街头或郊野、天台,对于咏春拳在香港打开传播局面贡献颇大。李小龙当年也是在亲眼目睹一次*淳樑以小个战胜大个的讲手实战之后,才真正坚定了学习咏春的决心。之后,*淳樑更是代师授艺,带李小龙外出各种讲手比武,磨炼实战技艺,对于李小龙未来武术生涯坚持“走现实路”,产生了积极影响。

疑似少年李小龙和师兄*淳樑的罕见合影

李小龙的武术生涯,从武术入门,到最后创出截拳道,在不断地实践中,经历过一段对于武术的认知锐变和自我成长的曲折历程。

少年时,受武侠小说时尚潮流,媒体比武故事渲染,传统武术“武馆多过米铺”的香港现实环境影响,李小龙对于传武,特别是咏春拳法的实战功能,曾经抱有绝对的信任,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迷信。

年年底,发生了一件对于李小龙而言的武林大事件——咏春门公认的“讲手王”*淳樑,在台港澳国术大赛首登擂台,首战即被所谓“x湾腿王”一脚踢伤告负。此事深深地震撼了李小龙,让他第一次开始正视咏春拳法,分析其不足,同时试图以自己的创意方式,弥补传统咏春的结构缺陷。

李小龙认为咏春拳胜在拳法紧凑绵密,近身格斗,但在放长击远的腿法攻防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如能加强腿法短板,那么咏春拳必将如虎添翼。

因此,李小龙在香港时期一边学习咏春拳,一边寻找机会,求学或自学各类北派腿技。比如和北派武术高手、精武体育会教练邵汉生师傅以舞换武,练习掌握了谭腿等多项传统武术套路、技法;比如购买了不少中国大陆或港台出版的北派武术书籍——中国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的专著《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华拳》,就是李小龙当年重点学习的书籍之二,以此集中研究中国北派腿法技术和基本功练习方法,勤而习之,颇见成效。

这些学习和训练的成果,最后都体现在李小龙赴美后早期教授的,以咏春拳法为主体的振藩功夫体系之中。可以说,咏春师兄擂台败北,非但没有打击他的传武实战信心,反而激发了他自觉不自觉的从此走上了自我完善的传武改良之路。

年,李小龙在美国长堤首届空手道国际锦标赛的中国功夫演武一鸣惊人,其中就展示了李小龙根据华拳“击步三不落地摆莲腿”稍加改变的“击步三不落地旋风腿”,年,在《龙争虎斗》电影中,李小龙又再次做了这一技巧展示。

年,香港,李小龙展示高位踢法

以下文字内容来自网络,作者佚名。有关年台湾“台港澳国术大赛”的背景概要,*淳樑参赛回忆,以及李小龙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改进,以飨读者。文中如有事实出入者,敬请读者指正。

之一、大赛概要

年2月20日,X湾中华技击委员会组织举办台港澳国术比赛大会,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各家拳派都受到了邀请,欲选拨出国术精英,前往韩国与跆拳、空手道选手进行对抗比赛。

港澳方面随即由陈德昭率领数十位武术精英前往参加,其中包括咏春*淳樑、吴氏太极郑天熊、北少林罗汉门马剑风、柔功门廖子强、白鹤派陈资源、蔡李佛黎雄、螳螂派曾振华等。

香港方面最被看好的*淳樑于首战即因规则等因素,输给了“X湾腿王”吴明哲,仅吴氏太极郑天熊力战X湾国*总教练兼三连冠武术冠*余文通(形意拳)获胜,但自己也因受伤无法出赛第二场。

北少林罗汉门马剑风则在第一战遇到空*教练张英健(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查拳教员),由于规则等问题,上阵一回合后即宣布弃权。

得知此次比赛结果后,向来对师兄实力充满信心的李小龙一时难以置信,何以首战即败,因此陷入了反思,并连续四天在戏院反复观看了八次台港澳国术比赛特辑。

港澳国术代表队选手名单

之二、*淳樑四十年后的回忆

“台、澳、国术擂台赛由于香港没有办过,新鲜事物吸引了我去报名。

另外,我知道倪君参加了台湾队为代表,以为可以在擂台上同他堂堂正正斗一番,见个真章。谁知到台湾遇到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

原先是咏春同门报名三人,但两人未去,自己只身在千里之外要孤*作战,因此很不愉快。当我听到这次比赛有官商勾结图利之事,更是异常气愤,觉得被蒙在鼓里当了傻瓜。于是立即告知其他参赛拳手,他们也感到不平,甚至有人提出罢打。这回港方负责人慌了,向大家施加恐吓和威迫就范。

有人约我喝咖啡倾谈,那时在台喝咖啡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他劈头第一句:“梁仔,保叔(保密局)对你很不满意,你应该知道怎样打点,凡事识相点好。”我当时是一个刚抛下书包的小伙子,初尝社会的黑暗面,被压下来孤掌难鸣,打亦难不打亦难。”

*淳樑练习木人桩法

“一天,一群人到郊外的指南宫游览,我在困境下也学人求神问卜,签文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友游浅水未逢时,曾知昔日亏阴骘,孽镜台前反悔迟’。心里总觉怏怏,于是再求,说也凑巧,竟是同一签,这已令我心无战意。”

“我再次求前程,签文是‘作事问天莫念差,运逢牛鼠便亨嘉,香烟篆出平安字,烛蕊生成富贵花’。刚巧我家有一对联,跟后两句完全一样。

我暗忖,怎会那么凑巧?我从前打伤不少人,也曾令一人眇目,真有报应吗?不如意的预兆和当时环境,斗志打折扣在所难免。”

“过不了几天,赛事过磅日子到了,只分成三级,轻量级由最低磅到48磅,中量级48~78磅,重量级78磅到以上。

这个编排很不恰当,如我仅得06磅,可与最重相距42磅。它与西洋拳业余赛不能差9磅,相距很远。恰巧与我抽签配对的吴明哲40多磅,还比我高出一个头。

我既不愿打又不愿输,真是进退维谷。在形势所迫不得不赛的不平衡心理下,早已打定念头,得些好决需回手,想出了在不分胜负下弃权了事的消极对抗主意。我以那种倔强和年青人的执着心态去坚持变相罢打,今日回忆起来也觉得十分有趣。”

*淳樑咏春教学

“比赛的擂台约20×20平方英尺,四周没有围台之绳,被击下台作输分论。击中得分,跌倒也得分。这种得分计算,如拳证偏袒是很容易办的。”

“第一届擂台赛,首次规定戴上薄拳套和头盔(空*飞行帽),当时很多拳手都难以适应。”

“比赛当日,我的对手吴明哲是个*人。他年约二十三,身型很好,马步灵活,身手很快,有腿王之称。

看来他的家数是少林长拳。一开始我毫不犹豫立即抢攻,吴招架不住左右游走。我拳拳往他面部招呼,吴被击得眼角、口角皆出血,步步后退,退到台角。

他突施摔技,先将我左手擒着,乘我重心倾前,即转身来个背摔。不稳中有降哪来的气力,我竟然翻过吴的背部,右掌力按吴的肩膀,乘势一个跟斗站在台中,吴踉跄几个跌步才能站稳,全场传来疯狂的掌声。

经这一次吴再无机会使用摔跤了,我也狂攻如故。但第一回合时间已够,停止一分钟。

休息后战事重开,吴学乖了,不断展开八卦步法游走,我以直线步法拦截弧形。毕竟直线短于弧线,所以我不难截住对方,频向吴面部攻击,吴且战且走,直退到台边,身向后仰,有意无意间踢出一腿。

而我亦犯咏春的大忌,在咏春的拳术理论中,高来中上打,低来中下打,总有一手留中,保留上下的路线距离均等,那是较稳健的打法。而我刚好双手打高,中下盘空虚,恰好被踢中这一腿。这一腿击的不太重,问题是赛前没有做热身准备,一上来就疯狂攻击,受这一腿后腹部肌肉抽搐。

但吴已跌下台,不但要扣分,自己也可休息一下继续比赛。但因对赛事安排各种手法不满情绪横压多时,早有罢赛意念,于是见好就收,借打倒对方之机提出弃权停赛。当时年轻固执,自然吴方获胜,亦应验那签文,只是败阵下来并无伤损。当日随团记者龙国云(即陈非)最为眼亮,事后也很中肯地评述这场赛事。”

“吴明哲除被我打得狼狈外,其余几场都顺利过关,而让赛给他师兄中量级冠*张英建。”

李小龙和叶问黐手训练

香港资深记者陈非观战后回港报道,他认为第一回合*占优势,攻势凌厉。文中有“拳法之密,令到吴明哲无法招架,竟被其击中一拳,口唇爆裂,下颔挂彩,鲜血暴涌,淳樑此际,以为对方既然挂彩,当然不能反攻矣,所以更对其看轻。”

陈非认为第二回合*仍占优势。文中有*淳樑之咏春拳法,果然犀利,节节向其进攻,度度占先,争得主动,吴明哲连中数拳,且被击中原伤口,血流益多,以此时积分之纪录,淳樑本较明哲为高,倘若用游走之法拖延下去,到够钟之时,*已得到胜利矣。

但淳樑自恃勇悍,同时因见明哲受伤,正所谓贪胜不知输,仍然向明哲猛攻不已,一得机会,便以两手向其凶狠打下去,在咏春拳之法度,此一记凶拳,两拳向低一点,则既可自护腰部,对方复不敢起腿者,但淳樑因求胜心切之故,两手抬高一点,遂被吴明哲所乘,飞起一腿,用北派少林的蹬腿之法,打中其胃部,当堂打个车身,跌落台下,遂宣布弃权。”

赛后,*淳樑由台回港,受到热烈欢迎。

*淳樑经过此赛实践得出结论,擂台赛实不能代替讲手。它只是一种有规则限制的竞技运动,体重和体力占据着重要位置,否则不会要按体重来细分级别。

最主要的原因是带上了束缚双手的拳套,实际上增加了腿击的优势,削弱了徒手所起的主导作用。例如四只大拳套横列时,无所谓拳抢中线。而且黐手快速反应、指腕粘拿技巧、攻击要害弱点等等讲手特色,都难以实施。

*淳樑至此再不愿参加那种有规则限制和有拳套束缚的擂台赛了。

李小龙练习传统咏春侧撑腿法

之三、李小龙的反思和自我改进

年2月20日,台港澳国术大赛在台湾举行,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各家拳派都受到了邀请,香港咏春拳则派出了有着“讲手王”之称的*淳樑参加大会。

比赛开始前,香港各界对*淳樑和咏春拳期望很高,李小龙也很想跟随大师兄一同前去见见世面。叶问没有让李小龙去台湾,还告诫*淳樑,天下武林藏龙卧虎,名气越大,就会被对手研究得越透,一定要戒骄戒躁,切不可轻敌大意。然而不幸的是,志在夺冠的*淳樑在初赛中就败在了“台湾腿王”吴明哲脚下,黯然回港。

*淳樑的失利在香港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家报纸在以大篇幅报道此事的同时,也对咏春拳的实战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咏春拳只适合民间巷战,而难以在擂台上争胜,既不好看也不实用。

咏春拳是一种讲究近战格斗的拳法,招式朴实无华,不好看确是事实,但咏春拳的宗旨就是在实战中击倒对手,如今被评价为“不实用”,可谓莫大的讽刺,也大大伤害了咏春弟子的自尊心。

在比赛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咏春拳弟子士气低落,就连叶问也是无能为力——事实摆在那里,又岂能去封住别人的嘴。

在*淳樑赴台之前,李小龙一直在帮助*淳樑备战,对师兄的实力很有信心。然而,比赛结果简直令李小龙难以置信,*淳樑预赛第一轮,初战台湾“腿王”吴明哲即告失利。*的詠春拳造诣颇深,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这让李小龙感到非常困惑。

此时的李小龙没有跟着垂头丧气,而是迫切想知道比赛是怎么输的,但是为了照顾师兄*淳樑的情绪,又没好意思当面去问。

年代初,李小龙和好友小麒麟

新年过后,年初,香港戏院放映《台港澳国术大赛特辑》纪录片时,据李小龙好友小麒麟回忆,李小龙当时如获至宝,居然在四天映期内连看了八场,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从个人修为上看,吴明哲拳法不弱,强项是腿功。*淳樑拳法一流,但在身法和步法上都欠灵动。

从功夫上看,咏春拳需要两人近身格斗时才能发挥最大威力,而吴明哲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往往在远距离就凭借飞腿发起进攻,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取胜也在情理之中。

年,年满8岁的李小龙即将赴美就学,对于未来充满疑问的李小龙开始沉静下来。

由于台港澳国术比赛带来的冲击以及为了提高赴美后的自保能力,李小龙更加努力的学习咏春,至赴美前,其已学完了咏春三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及58式木人桩法。

另外,为了弥补南拳对于踢击运用的不足,李小龙除了通过书籍自学了蔡龙云的华拳外,更向此时受聘于香港成昌影业公司的父亲曲艺界好友邵汉生求教。出身于广州精武会的邵汉生被李小龙尊称为四叔,技艺南北兼备。

在李小龙的诚恳请求下,有鉴于李小龙已有师承问题,因此让其以教自己恰恰舞作为交换。在两个多月中,李小龙从邵汉生处学会了精武会的擷华拳(又名初基拳)、基本拳十套中的功力拳、节拳、谭腿、八卦刀、五虎枪,罗光玉的北螳螂崩步拳与洪拳虎鹤双形等。邵汉生并于每日早茶时,向李小龙讲解拳理、门派拳种特点及武林轶事等。

年,万里迢迢到达旧金山后不久的李小龙

至年4月29日晚,李小龙在向一众亲友道别后,乘坐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孤身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道路。

次年,香港精武体育会的*泽民也与李小龙同样从香港出发踏上美国的土地,怀揣着未来的梦想,希望闯出自己武术上的一番天地。

此时,任谁也想不到同样来自香港的两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将来竟因缘际会在异国他乡展开一场“龙争虎斗”。

李*的比武,最终促使李小龙彻底反思传统武术的弊端,结合现代西方体育训练科学,以及拳击、击剑的科学元素,开创出名震中外的现代实战武道——截拳道。

李小龙演示截拳道连消带打的迎击打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术大赛的实战启示李小龙开始改良咏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