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商丘日报源远流长商文化商丘主流历史文
TUhjnbcbe - 2021/1/7 16:39:00
A

BOUT

关于商文化

从远古时代起,在商丘这块土地上就有了人类居住,燧人氏在商丘钻燧(分为燧石、燧木)取火,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此后,又有炎帝、帝喾都商丘。商汤灭夏,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南亳,就在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35里。商丘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永城王油坊遗址考古发现有距今年前用土坯错缝砌筑的连间排房、石灰窑、石灰膏等,代表了当时先进的建筑技术。商丘有着余年的建城史,考古资料证明,商丘从西周初年宋国建城至清代归德府城,或为封国都城、或为府、州、县城,一度为南宋国都,商丘作为城市,余年一路走来,几经沧桑、几多辉煌,堪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悠久的历史,必然孕育众多的文化,近二十年来,商丘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整理,在商丘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化主要有火文化、商文化等等,形成群星灿烂之势,但究竟哪一个文化是商丘历史文化的主流文化,还有不同认识,需要认真梳理,只有准确把握主流历史文化,并进行深入挖掘、认真研究和科学宣传,才能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能使商丘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核心阅读

商文化在商丘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从商人始祖契被封于商,历经14世至商汤灭夏,建立商代历史上第一个都城——南亳,再到殷纣王灭亡,在长达近千年的时间内,商丘历史文化就是商文化。其它历史文化与商文化或有渊源关系,如火文化;或有传承关系,如商宋文化、庄子文化、孔祖文化;或是受商文化重要影响而发展的文化,如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等。

从远古时代起,在商丘这块土地上就有了人类居住,燧人氏在商丘钻燧(分为燧石、燧木)取火,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此后,又有炎帝、帝喾都商丘。商汤灭夏,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南亳,就在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35里。商丘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永城王油坊遗址考古发现有距今年前用土坯错缝砌筑的连间排房、石灰窑、石灰膏等,代表了当时先进的建筑技术。商丘有着余年的建城史,考古资料证明,商丘从西周初年宋国建城至清代归德府城,或为封国都城、或为府、州、县城,一度为南宋国都,商丘作为城市,余年一路走来,几经沧桑、几多辉煌,堪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悠久的历史,必然孕育众多的文化,近二十年来,商丘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整理,在商丘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化主要有火文化、商文化等等,形成群星灿烂之势,但究竟哪一个文化是商丘历史文化的主流文化,还有不同认识,需要认真梳理,只有准确把握主流历史文化,并进行深入挖掘、认真研究和科学宣传,才能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能使商丘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商文化在商丘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从商人始祖契被封于商,历经14世至商汤灭夏,建立商代历史上第一个都城——南亳,再到殷纣王灭亡,在长达近千年的时间内,商丘历史文化就是商文化。其它历史文化与商文化或有渊源关系,如火文化;或有传承关系,如商宋文化、庄子文化、孔祖文化;或是受商文化重要影响而发展的文化,如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等。

关于商文化。这里说的商文化,是指生活在商丘及其附近一带的商部落先民和商王朝时期的人们创造的一种文化。商先民生活的时代与夏王朝基本相始终。契为夏司徒,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赐姓子氏,契为商人始祖。商文化的主要内容在经济生产方面表现为,先商时期以游牧和狩猎为主,商朝建立后以农业生产为主,崇尚迷信,祈求先人庇护,特别是商王室,做事前必先占卜,尤其是打仗出征前,首先求先人指点护佑,留下大量甲骨卜辞。商人祭祀祖先很隆重,用牛作牺牲,一次用牛头、头,甚至上千头。商人使用高台建筑,建筑物都建在提前筑就的高台上,在柘城心闷寺商代遗址考古发现大面积夯土台基。

燧人氏钻燧取火开始了商丘历史文化新纪元。商文化上承火文化,或者说火文化就是商文化的组成部分,火正阏伯观星授时是殷历法的一部分。“商”字释意,揭示了“商”这个地方是商文化的起源地。“商”字甲骨文为上下结构,上部是个“子”字,下部是个“冈”字,意为生活在“冈丘”之上的“子”姓民族。已故美籍华人张光直在《商名试释》中对“商”字提出新解,他认为:“甲骨文和金文里的商字,从上到下有三个字组成,即辛、丙和口……我们可以假定辛字原来是代表王家的祖先像,在商字里这个祖先像就放在一个祭几或祭坛上。商字中间的丙字代表供桌是没有问题的。叶玉森云:“‘天干中的丙像几形。’于省吾云:‘丙,……即今俗所称物之底座。W之形上像平面,可置物,下像左右足。’殷墟出土物中有大理石制作的几形器,一般称之为石俎。这里面至少有一些便是可以将祖先像放在上面的供桌或祭坛。所以商字即是将(木制)祖先形象置于祭几上之象形。下面如有口字,当指祭祖之人口中念念有词,整个字是‘祭祖’或‘祖先崇拜’的会意。这样看来,商字源于祭祖,扩大之意为商王祭祖之邑,再扩大指称在商邑祭祖之统治王朝。这样的一个解释应该是最简单的,最合乎字意,又与它的使用诸义都可以贯穿在一起。简而言之,商就是祖。商城就是祖先之城,也是祭祖之城”(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页)。

“商丘”作为地名至今已经使用了数千年之久,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体现了商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唐尧时代即称“商丘”,“商丘”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迁阏伯于商丘。”夏商时期称“商丘”,因城市位于睢水北岸,又名“睢阳”,秦置砀郡睢阳县。明嘉靖二十四年归德升州为府(经过元朝末年的战乱,中原人口骤减,明初降归德府为归德州,隶属开封府),置商丘县,直到年撤消商丘地区,设商丘市,商丘地名一直未改。

自契至成汤,八迁其都,大部分时间在商丘,王国维《说契至于成汤八迁》:“《世本·居篇》云:‘契居番,’契本帝喾之子,本居亳,今居于番,是一迁也,世本又云,昭明居砥石,由番迁于砥石是二迁也……是昭明又由砥石迁于商,是三迁也……相土又东徙泰山下,后复归商邱,是四迁、五迁也。……帝芬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是六迁也。又孔甲九年,殷侯复归于商邱,是七迁也。至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则为八迁。”(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二)

先商八次迁都地点及路线图(据王国维《说契至于成汤八迁》一文)可以归纳为:

亳(契居)→①番(契居)→②砥石(昭明居)→③商(昭明、相土)→④泰山下(相土)→⑤商邱(相土、商侯?)→⑥殷(殷侯)→⑦商邱,⑧汤居亳。

由上面商先公迁都地点及路线图不难看出,八次迁都是在六个地点间迁徙,契始居亳,汤从先王居,都亳。契之子昭明把都城由番迁砥石,又迁商,相土由商东迁泰山下,又迁回商邱,商侯从商邱迁殷,又迁回商邱,可见商邱是先商迁都的主要支点,也就是说,商王迁都主要是围绕商邱东西迁徙,大部分时间都商邱。商和商邱是指同一个地方,董作宾《卜辞中的亳与商》:“卜辞中的商也称大邑商,为今河南商丘无疑。……这次征人方经过的商,就是商代的旧京。(这里有先公先王的宗庙,所以征伐时要来“告”祭)”(载于《大陆杂志》,()6,8-12页)。张光直认为:“董先生的这个判断,是大多数的甲骨学者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古文献中将商定在商丘的说法,是可以得到卜辞支持的”(张光直《商名试释》载于《青铜时代》页)。

王国维《观堂集林》“说商”:“商之国号,本于地名。《史记·殷本纪》云:契封于商。郑玄、皇甫谧以为上雒之商,盖非也,古殷之宋国,实名商丘。丘者墟也。宋之称商丘,犹洹水南之称殷墟,是商古宋地。……又《昭公十七年》传:宋,大辰之虚也。大火谓之大辰,则宋之国都确为昭明、相土故地。杜预《春秋释地》以商丘为梁国睢阳,又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其说是也。”

宋文化就是周代的商文化。封微子于宋,奉其先祀。因为宋地是殷商旧都,是商先王的宗庙所在地。王国维《观堂集林》“说商”:“但是在卜辞里面我们知道在以殷为国都的同时,又有一个与王有密切关系的商,又名大邑商。从上面所说,这个城邑常与王的行止有关,可见不是一个寻常的聚落,特别是五期卜辞中提到王(帝乙和帝辛)东征人方和孟方时,一定要来‘告于大邑商’。董作宾说:‘大邑商……其地为殷人之旧都,先王之宗庙在焉。故于征人方之始,先至于商而行告庙之礼也’。”宋国是殷商灭亡后,商遗民的主要聚居地,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完全继承了殷商传统,先人崇拜、尊神、敬神事神。可见,宋文化就是周代的商文化,是商文化在周代的延续发展。宋国立国余年,加上先商和商朝的纪年,商宋文化占据商丘从契封于商至今0年历史的一半时间,由此商文化在商丘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庄子文化自然是宋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书清楚记载,庄子是宋国蒙人,前面讲过,庄子思想和庄子文学对后世影响很大,庄子与老子合成老庄,以他们代表的道家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一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发展,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

孔祖文化是商文化的一部分,以祭祖文化、寻根文化为主要内容。河南夏邑县是孔子祖上的采邑,孔子是从第四世祖孔防叔时迁到鲁国的。当时,宋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行程地,孔子经常回到宋国讲学、寻根拜祖,留下了永城芒山夫子山、夫子崖(夫子避雨处)夫子庙;睢阳区古城东南文雅台等文物古迹。所以夏邑县还有后人为纪念孔子回乡拜祖而修建的孔子还乡祠。

汉梁文化是商宋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西汉梁国是在宋国故地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任梁王彭越是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人,陈胜起兵第二年,彭越起兵于巨野泽中,彭越反秦活动的区域就是战国时魏(梁)故地,这也是西汉梁国封国国名的由来。其疆域范围与宋国大致相同,梁国都城城墙是在宋国都城城墙基础上维修使用的,在宋国都城城墙上,考古发现了叠压修建的梁国都城城墙。史书记载梁孝王筑城三十里,如果把汉里折合成米计算,与宋国故城周长米几乎相等。汉梁文化是在商宋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风民俗多继承宋人,有先世遗风。

汉文化对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文化影响深远,“由秦始皇创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因其迅速覆亡,中国封建社会各种主要制度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就历史的留给了汉王朝。这个王朝也就是今天人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汉族’、‘汉字’、‘汉文化’的历史载体。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代,对于认识两千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没有比了解汉代历史更为重要的了”(刘庆柱《西汉梁国·序》)。

花木兰以女儿身,女扮男装替父从*,英勇杀敌报效祖国,是妇孺皆知的女英雄。木兰文化就是忠孝文化,忠孝文化是典型的对商宋文化和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商文化主张先人崇拜,重祭祀,凡事先占卜,求先人庇护。宋地近鲁,儒家的忠孝观念在汉代梁人中有十分鲜明的反映,栾布与彭越私交极好,又曾得到彭越相救任梁国大夫,正当栾布为梁使出使齐国时,彭越因谋反罪被高祖处死并祸及三族,栾布从齐国返回得知消息后,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去洛阳收视彭越头颅,被捕后……昂首赴死,最终打动皇上,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任命为都尉,这充分说明在汉代忠勇行为是受人敬仰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商丘是商民族的起源地,是商品、商人、商业起源地的历史史实看;还是从商丘是商王朝第一个建都地、是商王朝的重要统治区域(商丘是商朝旧京,是祖庙所在地。见前述)看;还是从封微子于宋,“奉其先祀”,宋文化就是周代的商文化,是商文化的延续、发展看;再从汉梁文化又是在商宋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等情况综合分析,商文化在商丘产生时间早,发展时间跨度长,历史影响大,说商文化是商丘的主流历史文化是没有问题的。(文/王良田)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策划:曹珂铭统筹:侯玉萍

编辑:张邵萍田梦

微闻睢阳

由睢阳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丘日报源远流长商文化商丘主流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