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书馆,高晓松除了挂“馆长”之名,还会参与策划和管理、网站规划等具体事务
走进杂书馆,你会发现,这里的招牌不是馆长高晓松,而是从故纸堆里“捡”出了80余万册古旧书籍、民间文献,通过它们,你似乎可以看到另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
“一种俗人,他并不晓得才情,只拣相貌好的。男女的相貌,只要端庄厚重,哪管他好看不好看。倘是生得标致,大半是薄命的人,万万靠下(应为“不”字)住的。”
这是刊登在光绪三十一年(年)年底出版的《北京女报》上的一段话,作者“录闲闲者”,文章名为《论中国男女结亲的坏处》。
年3月末的一天,我来到由高晓松担任馆长的民间公益图书馆“雜·書舘”(后文简称“杂书馆”),用手机扫一下书馆里随处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