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盘点年1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TUhjnbcbe - 2021/1/3 2:53:00

年上半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共转载法律史学论文20篇,现盘点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年01期

1

质疑成说,重述法史

四种法史成说修正及法史理论创新之我见

作者:杨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随着法律文献挖掘、整理取得重大进展,支撑法律史学的许多传统观点能否成立面临检验。本文在简述法史研究缺陷和需要重新审视的各种成说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至今影响颇大的"中国法律儒家化"说、明清《会典》"官修史书"及"行*法典"说、明淸"律例法体系"说、古代"司法判例制度"说逐一驳正,剖析其认识误区,论证新见之理据。呼吁学界以"质疑成说"为突破口,重述法史,并就如何推动学科理论创新提出建言。

关键词:质疑成说;法律儒家化;“会典”性质;法律体系;判例;

原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06期

2

由“迁”至“迁刑”

——秦“迁”入刑考

作者:*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秦汉时期的"迁"在出土文献当中几乎均作为刑罚出现,当下的研究也多围绕"迁刑"展开。其实,"迁"作为秦人的一项*策,并不单单是刑罚,而是具有多种样态。"迁刑"实际上是由非刑罚的"迁"发展而来的,其进入刑罚体系大致在昭襄王晚期。"迁"入刑的主要原因是昭襄王时期秦国领土急剧扩大,出于填充新地的需要,故而使用了"赦罪人迁之"的*策,并在昭襄王晚期将"迁"纳入律令体系,使其稳定化与制度化,成为刑罚的一种。"迁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秦国君主需要发展和巩固集权社会体制。作为将罪人迁徙至他地之刑,其可以很好地瓦解六国故地地域性强烈的宗族势力,并用以分隔本国内部的宗亲权贵集团,对于集权社会的发展和巩固具有不小的作用。

关键词:迁;迁刑;赦罪人迁之;集权社会;

原载:《交大法学》年04期

3

“辑注”在清律学中的方法论价值及意义

作者:杨剑江苏大学法学院

摘要:"辑注"是中国古代经学注释的常用方法,律学家们也常用其注释律文。现代学者对辑注作品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年1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