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辽宁日报独家披露创建中纪委前身的历史真相
TUhjnbcbe - 2020/12/28 8:07:00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203/4769452.html


  探班,剧透,点映……在娱乐新闻中,这样的字眼屡见不鲜,但如果辽报君也当一回“剧透*”,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效果?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共产*成立95周年暨红*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辽宁日报特别报道组再度出发,脚步遍及19个省份的数十个城镇,历时三个月的时间,重新探访从年建*至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间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用心感受和记录这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也因此生成了你们即将看到的大型特刊《铁纪·铁流》。

这一次,我们的特刊“提前亮相”:以往,辽报君都是在报纸见报后,才把精彩内容重新包装后呈献给你,但这一次我们大胆地“提前预告”,让广大读者和网友提前4天看到它的“真容”。

这一次,我们的特刊“特技加身”:以往,我们的文字都是在报纸和“两微一端”上安安静静地“躺着”,但这一次我们让报道“动”了起来,采访过程中拍摄的精彩视频扫描
  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是中国共产*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它的诞生对中共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具有促进作用。可以说,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是为*的纪律检查工作发出先声的一个重要机构,也是今天了解*的纪律建设史所必须
  许多历史细节未被发掘


  根据文献所提供的信息,3月18日,记者在广州市文明路寻找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旧址。起初走了几个来回也没有找到旧址的影子,其后通过向附近居民打听才得知旧址正在全面维修。


  “你看看是不是这个?”一位坐在路边的老人指着身后的小楼对记者说。记者走到小楼旁,透过钢架隐约看见一块牌匾,牌匾上刻着“中共广东区委旧址纪念馆”几个大字。“就是这里”,记者差点喊出声来。


  小楼一侧的墙体上挂着两块指示牌,上面一块写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广东中共*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振位向记者介绍了旧址的情况:


  广东区委是在年迁至此处的,小楼的三楼为*的办公室,二楼为青年团的办公室。广东区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委员会和秘书处等机构,是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下的最大的区委。广东区委开创了中共*事工作和监察工作的先河。管辖范围有两广、闽南等地。年4月,国民*清*,中共广东区委转入秘密斗争,后迁往香港,改组为中共广东省委。年,广东省*府公布旧址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振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该机构,即便是广州本地的一些*史工作者也不是很熟悉,仍有许多历史细节未被发掘。


  为什么会诞生在广州


  *的第一个地方纪律监察机构之所以在广州诞生,是与当时的革命形势相关联的。上世纪初叶的广东,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早期开展活动,并由之逐渐摸索出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地方。


  *振位说,中共三大召开前,*组织一直处于秘密状态,*员人数少,对入*审查也较为严格,但到了年国共合作后,随着*员人数的增加,一些腐败分子和思想不坚定的分子也进入到*组织中。另外,随着陈公博、周佛海等人相继违反*的纪律,广州区委认为,建立专门的纪律监察机构已经迫在眉睫。


  *振位认为,除了*内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他说:“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而早在年,国民*就设立了惩戒委员会。年,国民*又设立了监察委员会。中共广东*组织从中得到了启示。”


  年初,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由林伟民任监委主席,杨殷、杨匏安、梁桂华等为监委委员。


  年至今,91年过去了,*靠着严明的纪律走到今天。再回首,广东区委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如同一块基石,为*的健康发展,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是中纪委前身


  


  穿过繁华的户部巷,再走大约三四百米,就到了中共五大会址的所在地——都府堤20号。五大会址正门前,有一处面积颇大的公园,武汉市将其命名为——武汉廉*文化公园。走进公园不久就会看到一组铜像群雕,群雕展示的10位先驱人物是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


  中央监察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监察机构,也就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纪委)的前身,她的诞生是*强化纪律建设的重要标志,表明了*在初创时期就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容。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据武汉革命博物馆馆员鲁明介绍,十年前,武汉市筹建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编制陈列方案时,他们敏感地意识到,五大产生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对*的纪律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有必要对其展开系统研究。


  鲁明详述:“五大会址纪念馆是年建成开馆的,在此之前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文物征集和资料整理工作。在总结五大的历史贡献时,我们认为中央监察委员的选举产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件。”其后,鲁明将中央监察委员会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了论文。此后,随着五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开放,相关历史研究不断拓展,中央监察委员会作为中纪委的前身、王荷波作为中纪委第一任负责人的史实开始广泛传播。


  “很多人知道五大在武汉召开,但不一定知道中纪委的前身诞生在武汉。”对于鲁明来说,历史研究是为了强化记忆,将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光荣历程传播给更多人,是他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的责任。他说:“了解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历史,就会了解*杜绝腐败、维护队伍纯洁性的信心与决心是始终坚定不可动摇的。”


  为何在五大建监察机构


  *为什么选择在五大建立监察机构?鲁明认为,这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具体缘由要从当时的革命发展形势说起。


  根据史料显示,年至年间,*员数量增长迅速,到五大召开前,全国已有*员名,远远高于四大时期的名。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轻忽入*人员考察教育的情况,以至于使一些不良分子混进了*内。这样的人数量虽少,但影响极坏。另外,建*初期,*内民主还不十分健全,出现了独断专行、侵吞公款、化公为私的现象,也败坏了*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


  同时,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革命环境异常复杂。一方面,我*的大量*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时刻面临着权力、金钱的诱惑,一些意志薄弱者出现了腐化、动摇甚至是叛变的行为;另一方面,“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变发生后,白色恐怖气氛笼罩全国各地,出现了脱*、自首、投敌的现象。

因此,年4月召开的五大便正式提出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鲁明说,*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使*的内部从个人抵制腐败走向组织群体自发拒腐防变,用监察机构来确保*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为监察机构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共产*反腐倡廉历程展”是五大会址纪念馆制作的一项专题展览,起首内容的题目是“反腐起步,监委诞生”。介绍文字这样写道:


  “中国共产*在幼年时期,就十分注重加强*的纪律和*内监督工作。中共五大第一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随后通过的《中国共产*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又对各级监察机构的设置、职权等作出规定,为*内监督机构的建立完善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短数行字,概要地描述了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鲁明说:“虽然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未能持续完成使命,但*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决定以及相关纪律的制定,为后来*的监察机构的继承、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纪律检查工作的先河,是*的纪检工作的光辉起点和良好开端。”

他,是“中纪委”首任主席


  王荷波这个名字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在中国共产*纪律建设史上,他是绕不开的名字。年四五月间,王荷波在武汉参加中共五大,并当选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主席,也就是说他是“中纪委”首任主席。


  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事迹


  3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王荷波纪念馆,正巧碰上一队刚结束参观的参观者。其中一位参观者名叫王秀玲,她告诉记者:“我们是浦口区泰山街道的社区干部,今天街道组织下辖12个社区的*员干部来参观学习。”


  王秀玲是中浦社区的*委书记。她说,虽然自己一直在浦口区工作,但并不知道王荷波的事迹,“刚才看了展览才知道浦口走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者。最令我震撼的是他的革命意志和人生态度。作为我们*最早的纪检监察干部,他那种严于律己的作风和对*的无限忠诚,确实值得今天的*员干部学习。”


  解说员徐女士透露,很多人对王荷波比较陌生,纪念馆建起来之后,对于扩大宣传王荷波的革命事迹起到了推动作用。她说:“附近的浦厂中学还有一个‘王荷波班’,学校用革命先烈的名字来命名一个班级,目的也是让孩子们把他铭记心间。”


  因清正廉洁而深受信赖


  纪念馆展品众多,其中一块展板上的文字令人印象深刻:“王荷波担任工会领导期间,白天做工,晚上组织工人活动,忙到深夜。他遵守章程,严于律己,办事公正,公私分明,账目清楚,从不乱花大伙的一文钱,深得工人们的信赖。”


  因此,在王荷波40岁生日的时候,工友们自发地为他做了一个红匾,上面题写四个大字——品重柱石,以此称赞他是品格高尚、可担大任之人。


  王荷波年出生在福建福州,20岁出头时到大连“东清铁道机车制造所”当学徒。年,王荷波离开大连来到南京的浦口,在当时的浦镇机厂当工人。年6月,经罗章龙介绍,王荷波加入中国共产*,成为津浦铁路工会中的第一个工人*员。不久,他负责组建了南京地区第一个*小组——浦口*小组,并担任组长。


  在革命斗争中,王荷波因其沉稳老练、清正廉洁的作风而深受群众信赖,在工人队伍中享有很高威望。年初,王荷波按照*的指示到上海配合周恩来领导工人武装起义,两人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其后,王荷波参加了中共五大,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子女不能走和他相反的路


  


  王荷波纪念馆内陈列了许多他生前说过的话,如:


  “贪生怕死别当共产*,贪图享受也别当共产*!


  “请求*组织对我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我相反的道路!”


  这些话振聋发聩,令人想起以王荷波为主要角色的电影《忠诚与背叛》的结尾所描述的场景——面对敌人,王荷波凛然宣告: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根据史料记载,年10月18日夜,王荷波在北京与其他同志一起召开秘密会议,研究制定工人武装暴动计划,遭警察围堵后被捕。其后,王荷波因叛徒出卖暴露了身份。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充分表现出一个共产*员的崇高气节。


  王荷波牺牲后,由瞿秋白担任编委会主任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年第11期)专门开辟“我们的死者”专栏,首篇刊载的便是悼念王荷波等同志的文章。

完成这部“宏篇”策划的是4位……

历史3个多月,足迹遍布19个省市,完成此次重磅策划的竟然是4名女同志!辽报君不愿意说她们是“女汉子”,因为用她们的话说,“我们只是对这份工作激情多了些、责任多了些”。相较之下,辽报君更愿意夸赞她们为“高手”,她们是文字高手、学习高手、创意高手、编辑高手,她们是辽报君心中最美的人——

把机场的拖布借来,吃完盒饭打扫打扫。

大雨的深夜,在路边等车。


  飞机延迟到凌晨起飞,大家先对付一口盒饭吧!


  四位女记者和浦东干部学院最帅教授合影。

重温入*誓言。

走得真累呀,坐下来歇歇。

来源:辽宁日报(ID:lnrbwx)授权发布

编辑:傅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日报独家披露创建中纪委前身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