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最新目录与文章摘要
TUhjnbcbe - 2020/12/25 8:27:00
盖百霖遮盖液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088754.html

信息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毛泽东思想》

第5期

01

毛泽东“实践论”的创立与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认识论的开展

李维武

【摘
  要】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奋点由本体论移至认识论,创立了“实践论”哲学体系。从中国哲学史坐标系看,“实践论”的创立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认识论开展的重要成果,从认识论路向深化了中国知行观的现代开展,以实践为基础推进了中国现代认识论的体系建构,作为方法论发展出一整套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传统更新做出了重要贡献。进至20世纪下半叶,如何发展和超越“实践论”,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实践论;知行观;认识论;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李维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武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2~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ZX);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

02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

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

金民卿

【摘
  要】在新中国创建前后这个新旧*权更替、新旧制度变革的重大历史时期,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历史主体理论、意识形态反作用理论等,分析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和胜利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学说;运用唯物史观的国家本质、功能、消亡理论以及无产阶级专*理论等,创立中国化的无产阶级专*即人民民主专*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运用唯物史观的革命性质理论、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社会发展道路理论、过渡时期理论等,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

毛泽东;新中国;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金民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近代史研究》(京),.4.99~

03

《论持久战》的言说对象

桑兵

【摘
  要】关于《论持久战》的言说对象,有面向全国人民、中共全*以及中共**领导三种解读。判定的关键在于弄清楚《论持久战》的本义,尤其是毛泽东的*事战略。《论持久战》全面系统地阐发了中共历来主张的抗日战争战略方针,对于全国*民而言,就是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游击战为辅,批评国民**事当局所采取的阵地专守防御战法,中共领导的*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由此可见,《论持久战》的主要言说对象是全国*民,尤其是国民*、国民*府和国民革命*的**领导层。运动战为主的方针建立在工农红*长期的作战实践基础上,是以弱胜强的有效战法,在世界*事史上独树一帜,未经改造的国民**队无力完全采用,从而导致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程度的加剧。

《论持久战》;毛泽东;*事战略;言说对象

桑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清代以来的学术、大学与近代中国,近代中日关系等(杭州)。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7.98~

04

毛泽东与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

陈金龙邹芬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维护新生*权合法性、回应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质疑、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等方面的需要,毛泽东建构了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这一话语既涉及*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国家制度的具体领域,也包含*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具有自我完善机制等国家制度的总体特征。毛泽东在立足制度现实的基础上,采取了两种制度比较、新旧制度比较、立足社会发展规律、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大背景等具体方法。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新中国制度认同,赢得国际社会对新中国制度优势的认可。

毛泽东;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建构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邹芬,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广州)。

《现代哲学》(广州),.2.51~57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研究”(MZD)。

05

论毛泽东群众史观形成发展的

思想轨迹及内在根据

代红凯

【摘
  要】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构成。毛泽东群众史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发展有着特定的思想轨迹。早年毛泽东对“差异”“对立”等朴素辩证概念的演绎和理解构成了其接受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得出的必然结论。而毛泽东自我的农家经历,他的农民身份认同及其对底层人物的深厚感情,他对被压迫阶级数量及其精神属性的认知,决定了其在分解压迫阶级与被压迫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理论时坚定人民立场,坚信人民群众、被压迫阶级而非压迫阶级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的基本信念。

毛泽东;群众史观;思想轨迹

代红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编辑(北京)。

《毛泽东思想研究》(成都),.3.34~4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发展与创新研究”(17CK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6

毛泽东诞辰纪念文本的话语表达

——以《人民日报》“逢十”周年纪念文本为考察中心

魏强何旗

【摘
  要】纪念活动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及价值传递等功能,成为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毛泽东诞辰纪念文本的话语表达,主要体现在话语主题、话语特征和话语功能等方面。话语主题包括评价历史地位、缅怀历史事迹和弘扬时代旋律。话语特征表现为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话语功能主要有价值认同与意识构筑的*治功能、话语建构与改革创新的社会功能、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的情感功能。

毛泽东诞辰;“逢十”周年;纪念文本;话语表达

魏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旗,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广州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史、*建。

《中共福建省委*校(福建行*学院)学报》(福州),.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课研究专项课题“新中国70年高校思*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9VSZ)。

代号

期刊名称

刊期

发刊日

订购

A2

毛泽东思想

双月

双月9日

订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最新目录与文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