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过报刊的人,对邮局开具的订阅单据应当非常熟悉,但见过解放区报刊订阅单的藏友可能不多。经仔细整理、观察、比对这些“订阅单”和“订报收据”发现,其格式、印制方法、用纸、钤印及填写内容各不相同,形式简单多样,时代特征鲜明。它们虽无战争年代的烟火气,但却是一段历史的印记。这些“订阅单”和“订报收据”分别为《冀中导报》竖式铅印“订阅单”、竖式油印“订阅单”、横式油印“某某局订报收据”和横式铅印“某某局订某某报收据”。由这些故纸,我们可以了解众多历史信息。
*报的发行者和传播者《冀中导报》竖式铅印“订阅单”上的辛集,年时属晋察冀解放区冀中行署第十二专署管辖,此时的邮局已归解放区地方*府领导。上述“订阅单”和“订报收据”证明,是邮*系统把各级*报发行到解放区的干部群众手中。
“订阅单”中所开列的《冀中导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和《人民日报》,都是当时在晋察冀解放区享有盛誉的*报。《冀中导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区*委机关报,创刊于年,是如今《河北日报》的前身。据“订阅单”上的时间推算,“订阅单”上的《人民日报》应是指中共中央华北局于年6月15日在河北平山创办的《人民日报》,它当时既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也担负着*中央机关报的职能,报头由毛主席题写。《石家庄日报》是中共石家庄市委机关报,创刊于年11月18日,是解放区第一份城市*报。
上述*报被解放区的单位和个人订阅说明,邮发是当时*报发行的重要渠道,邮*系统在*报发行方面功不可没。
*报的订阅者由上述“订阅单”和“订报收据”,我们可以对当时*报的订户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当时,单位是*报订户的主体。上述订阅单据中,订阅单位是裕华商店总店及其分店。
裕华商店是冀中行署第六专署财*科开设的商店,其经营业务直属德茂股份有限公司领导。裕华商店在冀中享有盛名,为支援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年6月,德茂股份有限公司指示,裕华商店各分店更名起字号,各支店更名为分店,如“订阅单”中的裕华七分店成为河北赵县的“瑞丰号”。裕华商店总店及分店的*报订阅量方面,总店因人员多,故订量较大、种类较多,而分店则订量较少、种类单一。在“订阅单”中,个人订阅*报仅见一例。在民国38年()7月24日开具的裕华商店“订阅单”上有条旁注“内有田进禄订报一份陆佰元”。在解放区,个人订阅*报实属难得。
查看这几份订报单据可发现,当时订阅*报,不是“季度订”“年度订”,均为“月订”。比如,民国37年()12月21日开具的“订阅单”显示,裕华商店订阅《冀中导报》16份、《石家庄日报》3份、《人民日报》6份,起止时间是民国38年()1月1日至1月30日;又如民国38年()7月24日开具的“订阅单”上显示,订阅日期为8月1日至8月30日。当时*报为何只能订阅一个月是个待解之谜。
*报的定价及币种由这些“订阅单”和“订报收据”,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报的定价及所用币种,这也是重要的史料。
几乎每一份“订阅单”的空白处都有“冀钞”二字,这表明当时订报所使用的币种为“冀钞”。
至于各级*报的定价,有的一目了然,有的难以确定,原因是订单上只有报费合计,并无单价。由两份“订报收据”可知,年12月《石家庄日报》的月价是元,年12月《人民日报》的月价是元。年12月,裕华商店订阅了年1月《人民日报》6份、《石家庄日报》3份、《冀中导报》16份,报费合计万元,此时单份报纸定价便难以知晓了。
“订阅单”上的邮局戳记报刊征订作为邮局的业务,在订阅单据上加盖邮局戳记,说明订阅程序已完成。所发现的“订阅单”上盖有两种戳记:一种是红色条状骑缝木戳,一种是黑色或蓝色的邮*储金日戳。邮*储金日戳是民国时期邮*系统办理邮*储金业务时加盖于储金簿上的专用日戳。解放区*报“订阅单”上缘何盖有“邮*储金日戳”呢?在“订阅单”上加盖订阅日期当天的“邮*储金日戳”,可理解为这笔订阅业务完成并有效,而与储金无关。
上述“订阅单”和“订报收据”,承载的历史信息独特而丰富。它们是研究晋察冀解放区*报发行史、传播史的宝贵文献,也是研究解放区新闻史的宝贵史料,应珍藏之。
-THEEND-本期编辑李普曼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专注藏书文化20年
点击图片便捷订阅年《藏书报》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