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年译)
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年)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年上演)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本题材料节选自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年版)扉页上对读者的致语,反映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历史的方法等问题的观点。解题过程中,可对材料中的任意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材料表达的意思有以下两点:第一点,“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应了解本国历史。“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人,就年时国民教育水平来说,应指高中、大学生等“知识分子”。这些人担负引领社会思想进步的作用。面对抗日战争的艰难局面,了解本国历史,可以树立民族自豪感,坚定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心。第二点,对本国历史应持“温情与敬意”。这可以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论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在看待任何历史上的人、事与问题时,应了解这些人生活的具体时代、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而不只是简单地从当今的需要、依据当今的认知水平,去苛评过往的人与事。
教育部考试中心示例1:同意钱穆对中国历史要具有温情与敬意的观点,我认为对待中国历史应辩证地看待。中华文明悠久灿烂,我们的祖先建设了长城、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发明了造纸术等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同时,中国历史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落后观念,应予以摒弃。因此,对待中国历史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握主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示例2:钱穆关于学习本国历史的观点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适应了时代需求。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严重。钱穆主张对以往历史保持温情与敬意,以此激励国民树立民族自信,团结起来抗击侵略,争取胜利。今天,我们虽处在和平时期,仍需要借鉴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历史对国民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我们应注重从本国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
示例一: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论证:钱穆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尊敬,希望以史书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历史与传统。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此外,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瓷器文明,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中国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为人类*治文明做出贡献;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年钱穆强调此观点,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撰写《国史大纲》一书对中华文明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主张发掘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精神力量,宏扬民族文化精神,以中华民族历史与传统为武器,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激发中华民族的抗日救国、延续华夏文明的信心,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和抗战必胜的信心。总而言之,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是抗战时期的特色产物,凝聚了民族精神力量,凸显史学家的神圣职责。
示例二: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论证: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的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示例三:观点:偏激的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待历史的非历史态度,我们应该警惕。评析: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的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或否定,主张放弃中国固有文化而全盘接受西方价值理念,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体现。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革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只有改良才是正确的出路。认为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失败,恰恰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现在网络上出现一些抹黑雷锋、邱少云、*继光等形象的行为,还有指责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导致鸦片战争,声称袁世凯是历史的功臣等等一些言论,同样是不能正确看待历史,捏造真相,混淆视听的行为,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体现。对于上述行为和表现,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正确看待,坚持唯物主义。
本题根据“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历史认识方式,展现了19—20世纪世界历史在*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赞成、质疑或修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19—20世纪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内容丰富。同时也可以对“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此外,还可以从唯物史观,历史书写、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等角度提出见解。
教育部考试中心示例1:在人文进程中,应该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占人类总数四分之-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治力量的对比,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
教育部考试中心示例2:学习和理解历史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