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TUhjnbcbe - 2020/12/21 2:22:00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昌黎县葛条港乡石桥营 http://www.gegena.com/ggzy/6449.html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侵华

2.年,英*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福建同安丙州人,也是江南提督率众抵抗

英*的侵略,这位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陈化成

3.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5.太平天国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A.创立“拜上帝教”

B.定都天京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提出《资*新篇》

6.促使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局面的事件是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天京陷落

D.洪秀全病逝

7.下列选项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事工业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局

C.安庆内*械所

D.汉阳铁厂

8.“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9.下列历史情境与甲午中日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致远舰冲向敌舰

B.旅顺屠城

C.签订《马关条约》

D.美*杀害义和团战士

10.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策上存在矛盾

A.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B.中法签订《*埔条约》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策

D.中美签订《辛丑条约》

11.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

A.陈独秀、胡适

B.孙中山、袁世凯

C.李鸿章、曾国藩

D.康有为、梁启超

12.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3.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是没地方可逃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14.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清*府安抚*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清*府矛盾尖锐对立

D.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15.下列战役中属于义和团重创八国联*的战役是

A.辽东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廊坊战役

D.青浦战役

16.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A.清*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清*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7.你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能看到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8.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9.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20.年在浙江绍兴准备响应起义的女革命*人是

A.刘道一

B.蔡绍南

C.徐锡麟

D.秋瑾

21.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A.年

B.年

C.年

D.年

22.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C.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

23.年袁世凯为阻止国民*控制国会,派人在上海制造宋教仁案。该事件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斗争

D.国民*与北洋*阀斗争

24.年是孙中山等革命*人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周年﹐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的成果。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共合作

25.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有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制造旅顺屠杀惨案

C.割占澎湖列岛

D.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6.“这十三年来,*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27.袁世凯死后,北洋*阀分裂为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8.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治舞台,展现了伟大力量的阶级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

29.新文化运动后期,一种新的思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中人物中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B.C.D.

30.中国共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一大”

二.辨析题(计5分。请把错误内容和辨析理由书写到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31.在历史知识擂台赛的抢答中,要求选手根据主持人所提的历史意义说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下面是主持人与小杰同学的问答情况。

题号

历史意义(问)

历史事件(答)

A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共诞生

小杰同学有一题答错,请指出(选出题号即可)并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0分,计35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材料三表格(甲午中日*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水量

(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

12

12

15.34

27

2

日本

12

12

16.33

36

0

材料四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趁机得到*海制海权……年初,日*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全*覆没……清*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请问: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发动战争的原因。(2分)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图1)变为断壁残垣(图2)与哪一战争有关?(2分)罪魁祸首是谁?(2分)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中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2分)*海大

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有何感想。(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某次运动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斯塔夫《全球通史》

材料二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运动的名称(2分)并分析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为扫除障碍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34.材料论述题(10分)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就说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际上这个主权属于后来……很快被少数*阀控制,以后又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复兴之路》上

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府成立于哪一年?(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C

B

D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D

C

D

B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B

D

A

B

B

B

B

二.辨析题(写出错误给2分,说理正确给3分,共5分)

31.错误:A(2分)

理由: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五四运动才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3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0分,共35分)

32.(1)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英法联*(2分)

(3)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写出两点给2分)邓世昌(2分)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1)洋务运动。(2分)维护清朝统治(2分)。

(2)主张学习西方的*治制度(强调从*治制度方面去变革)。(2分)

(3)新文化运动。(2分)民主与科学。(2分)

(4)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3分)

34.材料论述题(10分)

(1)年(2分)

(2)观点:辛亥革命促进思想的解放(或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2分)

论述:辛亥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打到了皇上,否定了皇权,使人们认识的陈旧落后的东西可以推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辛亥革命后人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子民,而是国家的主人。(4分)

结论:总之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2分)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府是中华民国于年1月1日成立。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关于辛亥革命后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所以观点可以概括为: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论述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围绕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角度论述即可。

(2)观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论述: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年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蔡锷等地方势力也组织了“护国运动”等极力抵制帝制复燃。年仅仅历时83天的“洪宪帝制”即宣告失败。(4分,其他观点及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4分)

以上都说明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