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为了在近代史研究上发文章,有人竟然使
TUhjnbcbe - 2020/12/17 19:28:00
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http://pf.39.net/bdfyy/bdflx/180503/6210224.html

题记:曾业英先生是我国史学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在民国史领域耕耘数十载,硕果累累。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业英先生到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其后,曾先生在《历史研究》编辑部短暂任职。年秋,曾先生转至中华民国史组任职,成为大陆民国史研究领域的第一批拓荒者。从年起,曾先生长期担任《近代史研究》主编,直至年。在担任《近代史研究》主编期间,曾先生为刊物的发展,呕心沥血,泽被学林,广为称道。我们分期刊登曾业英先生的访谈录,以飨读者。

十年《近代史研究》的主编生涯

问:年,您从民国史研究室转到《近代史研究》杂志担任主编,为该刊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下面我们聊一聊您担任主编期间的故事,好吗?众所周知,《近代史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在学界具有非常高的声誉,但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它的历史,请您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问:年,您从民国史研究室转到《近代史研究》杂志担任主编,为该刊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下面我们聊一聊您担任主编期间的故事,好吗?众所周知,《近代史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在学界具有非常高的声誉,但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它的历史,请您介绍一下它的概况。

历史学家曾业英:《近代史研究》原主编

答:年春,为推动全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所里决定创办《近代史研究》杂志。刘大年随即找资深学者钱宏、丁守和谈话,说:“所里研究由你们二位任主编,希望下半年出版,怎么办,出季刊还是双月刊,你们考虑。”这样,钱宏、丁守和两位前辈学者就并列成为《近代史研究》的第一任主编。由于刘大年开了这个不兼任研究所学术刊物主编的头,此后的历任所长也都萧规曹随,未作改变,《近代史研究》因此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迄今为止少有的不以所长兼任,而由学者出任主编的杂志。这是《近代史研究》的两大鲜明特点之一。它的另一大特点是自创刊以来,为便利读者及时查询有关研究信息,一直坚持每年最后一期(后来多数是最后两期),刊登头一年国内外学术界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论著索引。《近代史研究》的编辑,初期多由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兼任,人数不多,后为集中精力,提高效率,改由专职人员担任,人数也渐渐增多,最多时不少于15人。年代中期以后,基本维持在6人左右。

问:您在担任《近代史研究》主编后,在提高刊物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首先,规范论文写作中的注释标注。论文注释是史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论文的科学性,如叙事有无根据,结论是否站得住,令人信服,而且还是一个体现作者有无职业道德、是否符合著作权法的大问题,不可草率行事。注释的标注,应该准确、完整、统一,方便读者查验。可是,一段时间以来,不知何故,不少青年作者对注释的标注,往往各行其是,十分随意。有应注释而未注释的。如有人分明采纳的是前辈的成果,却要掠人之美,不作如实交代。有的虽也标有注释,却丢三拉四,去头掐尾,难以查找。有的甚至根本无法查实,我就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一查方知是在照搬他人注释的过程中,竟然粗心到颠倒了他人注释的次序所致。有的实际转引自他人的论著,却不标明“转引”,而宁愿冒着跟随他人犯错的风险直接照搬,让人以为他也看到了原始文献。针对此类情况,年11月,我在刊物上公布了《关于本刊若干技术处理的规定》一文,参照国家出版部门有关规定和同类刊物的经验,对论文写作中的注释标注问题,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初步规范,并在此后的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于年1月形成、公布了一个新的修订稿,沿用至今。

其次,推动学术书评的开展。优秀的学术书评,无不具备“鉴定”与“监督”两大关键性功能,所谓“鉴定”,就是对所评著作的优劣、长短、得失,做出鉴定。所谓“监督”,就是表彰其优长,期其发扬光大,批评其失误,促其改正更易。这两大关键功能,决定了学术书评具有繁荣学术、净化学风的重要作用。因此,《近代史研究》历来十分重视书评工作,年就曾先后发表两篇批评性的书评,对学界粗制滥造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年11月5日,针对当时学界“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抄袭事件时有所闻,以及捧场应景式的书评泛滥成灾的现状,又在北京发起“近代史书评的现状与期望座谈会”,讨论如何利用和发挥学术书评繁荣学术、推进学术研究的作用。此次会议,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与支持。会后,《近代史研究》以“本刊编辑部”名义,发表了《史学的发展需要健康的书评》一文,就学术书评的写作提出了四点要求,并且公开向学界承诺:1.不发吹捧性、广告性或敷衍塞责的书评。2.给优秀书评以优先发表的机会。3.充分发挥读者对本刊的监督作用。此后,由于《近代史研究》公开表态不欢迎捧场应景式的书评,作者主动来稿,日见减少,所发书评,多数由编辑部组织而来,但质量却大有提高。就性质而言,有批评性的,也有表彰性的。

再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了在近代史研究上发文章,有人竟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