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近代史研究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TUhjnbcbe - 2020/12/17 19:23:00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1230.html

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本刊刊登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中国*治、经济、社会、文化、学术、*事、外交、性别、民族、区域等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评论以及史学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学术文章。本刊是中国大陆的杰出历史学刊物,在所有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三位,在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年首批成为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刊物。

目录

专题论文

“自由中国”的来龙去脉

桑兵(4)

从教育选拔到教育分层:民国大学院校的招生与门槛

梁晨(24)

“五四”与“新文化”如何地方化

——以民初温州地方知识人及刊物为视角

徐佳贵(43)

南京国民*府时期上海市*府的人事构成与权力格局

蒋宝麟(59)

未分的果实:土改前后晋西南的果树分配与乡村经济

胡英泽(74)

从临时难民到落地生根:二战前后的新西兰华侨女性

吴敏超(89)

问题讨论

《袁内阁请速定大计折》上奏问题商榷

侯宜杰()

读史札记

潘仕成的身份及末路

邱捷()

《石渠余纪》版本源流考

任智勇()

晚清地方蠲灾钱粮考成的常见术语及核算技术

郭永钦()

学术评论

评藤谷浩悦《戊戌*变的冲击与日本——日中联盟论的摸索与展开》

戴海斌()

书讯

《现代中国的主义与*治——以〈独立评论〉为中心的探讨》

()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

()

《近代史研究》年总目

()

英文目录与提要

()

摘要

“自由中国”的来龙去脉

桑兵

内容提要

年胡适等人在台北创办《自由中国》之前,年的武汉和年的上海已经出现了两份同样以《自由中国》为名的刊物。三份杂志呈现出“自由中国”不同阶段的演变。前者得到左翼文化人和中国共产*的大力支持,主张牺牲个人的自由以争取中国的自由,抗击日寇,保卫国家民族的独立。该刊后在桂林复刊,但左翼色彩有所减褪。太平洋战争前后,“自由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对坚持抗战的中国的尊号。这也使得恢复公开活动的上海国民*组织年创办的《自由中国》,在重光声中欢迎自由中国的领袖和将士,却很快就从重庆来人异样的目光中感受到不自由的气息。这与冷战思维下以反共为基调、唯美国主导的自由世界马首是瞻的“自由中国”追求迥异。

关键词

自由中国曹治民孙陵胡适

作者简介:桑兵,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

从教育选拔到教育分层:

民国大学院校的招生与门槛

梁晨

内容提要

揆诸民国大学院校有关招生方法及考务安排的相关史料发现,虽然理论上教育部统管各地各类大学院校,但在招生工作中院校却拥有较强的自主权。民国大学的招生在富有灵活、多样甚至杂乱等特点的同时,在看似开放、客观的表面下也暗含了诸如地域、知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或门槛。从教育本身的角度看,这些门槛体现了不同院校之间的境况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国考生的特定择校模式;从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这些门槛又造成了不同地域和家庭来源的学生教育获得的差异,使得大学招生在体现教育选拔功能的同时,更凸显阶层流动意义上的教育分层功能,教育权利有成为教育特权之趋势。

关键词

民国大学招生考试教育选拔教育获得教育分层

作者简介:梁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五四”与“新文化”如何地方化

——以民初温州地方知识人及刊物为视角

徐佳贵

内容提要

在温州的“地方史”脉络中,“五四”与“新文化”二者之传播机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面对“五四”反日爱国运动,当地的新老知识人可以借助晚清以来形成的书刊信息渠道与观念基础,做出主动和正面的回应;而“新文化”和“五四”在温州的关联,则是由在外密切接触“潮流”者依托学校系统另行建构的。二者地方化的渠道和参与者多有不同,显示“新文化”与“五四”的关联性需要更深入的检视。对于一般视从“晚清”到“五四”(广义)为自然之新陈代谢的宏观叙述,也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

温州五四新文化晚清地方刊物

作者简介:徐佳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南京国民*府时期上海市*府的人事构成

与权力格局

蒋宝麟

内容提要

年7月上海特别市*府成立,年5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从年至年,上海市*府主要官员的人事构成既呈现专业化的特点,又受制于诸多*治因素。一方面,历次上海市长更迭与国民*高层的权力竞逐、派系斗争、*局变动有关。另一方面,上海市市长任用下级官员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市*府内许多“技术官僚”与市长亦有亲缘、地缘或业缘的关联。在地方“**分开”的架构下,上海市*部对市*府进行人事渗透,并对市*府形成权力牵制,呈现“*治”色彩。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亦时常控制上海市长及各局首长的人事任免,有意运用派系*治维系及平衡上海市*府的权力格局。

关键词

国民*府上海市*府权力格局派系*治*郛吴铁城

作者简介: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未分的果实:

土改前后晋西南的果树分配与乡村经济

胡英泽

内容提要

传统乡村经济结构类型多样,既有以农、林、牧、副、渔等其中某项为主的单一化经营,也有农林、农牧等多元型经营,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业所占的土地比例有多有少,对乡村经济的影响千差万别。通过解读山西西南部永济县一些村庄的《阶级成份登记表》发现,果树收益对乡村经济影响重大,果树分配和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密切关联。土改时期,重新分配土地对于改变村庄土地占有的不平等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村庄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完全取决于土地面积的多少,同时还要受到果树经营种类、规模的影响。根据《土地改革法》,各个阶级家户的果树受到保护,没有被重新分配,从而影响了土改后至高级社时家庭经济的发展和演变。这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土改的意义,而且有益于理解土改后乡村的社会分化问题。

关键词

土地改革乡村经济果树《阶级成份登记表》晋西南

作者简介:胡英泽,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从临时难民到落地生根:

二战前后的新西兰华侨女性

吴敏超

内容提要

年,抗日战争的战火蔓延到广东侨乡,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新西兰侨眷,被新西兰*府允许以临时难民的身份,从广东出发前往新西兰暂居两年。由于战争的旷日持久,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和新西兰成为同盟国,妇女儿童得以几次延长在新西兰的居留时间,并最终在年获得永久居留权。华侨妇女从临时难民到落地生根的过程,与战争的发生、发展这一客观情势密切相关,也与中国驻惠灵顿总领事馆的作为、新西兰传教士的友情援助、妇女自身的辛勤劳作和积极融合等诸多因素相关。这一过程从事后看,似乎一帆风顺,但回到历史情境之中,却并非如此。战时华侨妇女儿童到达新西兰,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使华侨在新西兰的居留模式从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在新西兰华侨华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探讨二战时期全世界华侨华人命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

新西兰华侨妇女二战移民

作者简介:吴敏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袁内阁请速定大计折》上奏问题商榷

侯宜杰

内容提要

过去一般著述认为袁世凯正式提出清帝退位的时间,为年1月16日。桑兵先生在大作《袁世凯〈请速定大计折〉与清帝退位》中,“重判”或“改判”为年12月25、26日间。此说值得商榷。确定袁世凯上奏清帝退位的时间,应以《袁内阁请速定大计折》为主要根据,分析奏折中两处至为关键的叙述,结合其他相关史料进行综合考察,可证上奏时间仍为年1月16日,而非年12月25、26日间。

关键词

袁世凯请速定大计折清帝退位

作者简介:侯宜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潘仕成的身份及末路

邱捷

内容提要

学界对潘仕成是洋商还是盐商有不同说法。南海县知县杜凤治在其《望凫行馆宦粤日记》中用很多篇幅记录了潘仕成经营盐务失败、被抄家、所涉诉讼以及他最后岁月的细节。《叶名琛档案——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残牍》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有关潘仕成的史料。这些史料证实了潘仕成是带着盐官官衔去经营盐务的。杜凤治在日记中提及潘仕成曾为洋商,当属可信。但要详细了解潘仕成洋商的经历,仍须发掘更多新史料。

关键词

潘仕成盐商洋商杜凤治《望凫行馆宦粤日记》

作者简介:邱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石渠余纪》版本源流考

任智勇

内容提要

王庆云是晚清重要的度支能臣,所著《石渠余纪》更是研究道光朝制度和财*史的重要著作。根据《荆花馆日记》等材料的排比对照,可知坊间关于其写作过程存在很大的误解;其篇目存在很多缺失,所流传的版本与作者原意也有相当的背离。根据现存《石渠余纪》的十个版本的考订,可知光绪十四年的宁乡*氏本是最早的流传版本,其篇目排序于后世影响颇大;光绪十六年攸县龙璋本是影响最大的版本,陈宝琛署本则因《国史列传·王庆云传》的加入以及其刻本的精美对当世影响颇大。学界流传《石渠余纪》原名《熙朝纪*》的说法始自龙璋本,但从多个反证看,此说系误传的可能性很大;从两篇手稿与通行刊本的校勘结果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王庆云《石渠余纪》《熙朝纪*》晚清财*

作者简介:任智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晚清地方蠲灾钱粮考成的常见术语及核算技术

郭永钦

内容提要

晚清时期,地方*府在以钱粮考成标准核算额征、实征时,往往会根据受灾和官员调动等情况,灵活调整核算方案,前人研究较少涉及。从技术史视角切入,利用官员手册、札书、奏折等第一手史料,可复原灾害呈报程序,阐释“破征”“接算”“压征”等术语;通过幕僚笔记,可厘清几类考成核算的基本模式,以此和实际案例互为对照,为学界研究钱粮征收与考成标准二者关系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蠲灾钱粮征收核算技术田赋晚清财*

作者简介:郭永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讲师

评藤谷浩悦《戊戌*变的冲击与日本——日中联盟论的摸索与展开》

戴海斌

内容提要

日本学者藤谷浩悦新著《戊戌*变的冲击与日本——日中联盟论的摸索与展开》通过“地域”“派阀”“世代”等角度,探讨了—年日本*府、*部、亚细亚主义团体、新闻记者、汉学家群体的“日中联盟”观念与实践,并指出甲午战后在横滨、神户快速成长的华侨社会为推动日中联盟论的第三种力量。该书在井上雅二、井手三郎等人物日记史料的发掘利用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同时注意如《诡谋直纪》等关键性史料的批判性解读。惟对“日中联盟”缺少必要的定义和界分,史事呈现偏于芜杂,处理研究对象时,有轻*府而重民间、轻官僚而重知识人的倾向,使论证有所削弱。

关键词

“日中联盟论”藤谷浩悦亚细亚主义甲午战争戊戌*变

作者简介:戴海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代史研究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