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动态近代史研究年第1期第
TUhjnbcbe - 2020/12/17 19:21:00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64.html

《近代史研究》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专题论文

范文澜与整理国故运动

叶毅均

内容提要今日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范文澜,当他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由中学教师步入大学讲堂,并逐次出版其学术著作而为学界所知之时,其作品内涵非但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亦且与专业史学毫无牵连。身为*侃在北京大学的授业弟子,又是顾颉刚之同窗挚友,范氏是受到胡适和梁启超所提出之典范引导,以致逐渐向整理国故运动靠拢,而其早期著述也在当世被视为整理国故之一环。此一隐没不彰的案例可以体现盛极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内涵之复杂性。

关键词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群经概论》文艺复兴整理国故

作者简介叶毅均,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特聘副研究员

北伐前后的微观体验——以居京湘人*尊三为例

李在全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的北伐史研究,多从南方立论,以南北**势力消长为主要内容。近年来,不少学者从更宽广视角,如南北地域、文化新旧、舆情互动等角度,重视“有形力量”之外“无形力量”的研究,大大推进了北伐史研究。以居京湘人*尊三日记为主要史料,大体可展现一位涵括南北、新旧、舆情等复杂因素的微观人物对北伐之观感,战争中个体的纠结与抉择以及战争对非战区民众生活之影响。与普通北方人相比,*氏对南方的观察,包含着南北地域交集复杂的立场与心态。作为北京*权的边缘人,*氏对北京*府固无多少认同感,对南方*权亦无多少向往与欣喜。战争造成了*氏“归则无家,留则无食”的两难窘境,在多半时间里,忧心、恐怖占据其心。在*看来,南京国民*府名为“以*治国”,实则“以国殉*”。*尊三的微观体验表明,北伐前后的南方与北方,很难说存在相互转换、零和博弈的现象;用“南北新旧”诠释北伐史,效力与不足并存;在战乱与信息管控的年代里,报刊等现代舆情工具在提供讯息的同时,也带来了纷乱与谣言,而个体则倾向于在亲友言谈和信函中求取真相。

关键词北伐战争北洋*府国民革命国民*府*尊三日记

作者简介李在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海城市记忆中的孙中山(—)

徐涛

内容提要近代上海对于孙中山逝世后的记忆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前,国民*左、右派系的*统之争喧宾夺主,成为上海一地孙中山纪念活动的主题。—年,“大上海计划”取得的市*成就多假中山之名、行建设之实,事实上与孙中山崇拜运动的关系并不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中山作为夺取*权与实施统治的象征符号,历经毁灭与重塑,遭遇反复争夺。以近代上海为案例研究,可见城市个性与孙中山崇拜运动多重互动的复杂面相。上海的孙中山纪念遗存较少,其间隐藏着深层的历史成因,既可归因于上海长期保持着“一市三治”的城市格局,又与南京国民*府对上海华界的城市定位密切相关。

关键词孙中山上海纪念物*统之争记忆

作者简介徐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近代中国人土耳其观的再认识

陈鹏

内容提要同为“病夫”的相似命运,是近代国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态近代史研究年第1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