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考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经典问答
TUhjnbcbe - 2020/12/14 9:54:00
治疗白癜风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653.html
1.在旧民主义革命时期都有哪些阶层为挽救国家危亡进行了探索?结局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上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农民阶级: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年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两次革命运动结果都失败了,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地主阶级: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资产阶级: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还是失败了。20世纪初期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他们的努力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说明了: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它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列强在近代史上对中国进行了哪几次侵略?结果怎么?为什么?请分析侵华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列强的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六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年的中法战争、—年的八国联*侵华、—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五次侵华,中国均失败。原因:外国方面:列强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具有掠夺性经济力量强大船坚炮利;中国方面:清*府腐败盲目自大,经济武器装备落后,*官无能指挥失利*队没有战斗力。第六次侵华中国取得胜利:原因是:(1)由中国共产*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由于中国共产*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3)国民*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方针(4)中国共*领导的八路*、新四*和其它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战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和几乎大部分伪*。(5)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援。侵华的阶段及特点:(1)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满足其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济上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事上趋向联合侵华(3)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时期采用“分而治之”的侵华*策,扶植*阀及代理人。这一时期日本暂进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局面(4)大革命到抗战胜利:以日本全面侵华为主(5)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美国扶植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影响:(1)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2)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末有的冲击,同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1)历史背景相同: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目的相同:都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领导阶级相同: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结局相同:都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资产阶级妥协和局限性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2)主张不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手段及性质不同:分别采用暴力革命与和平改革;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另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4.试分析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中的民主思想的主要异同点。共同点:都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治学说。不同点:(1)维新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教育,进行*治改革,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的内容;(2)民主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5.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农民阶级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怎样发挥其群体优势和作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发挥其群体优势的有: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在中外反动势力沉重压榨下发动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不仅把农民战争推到最高水平,而且给了中外反动势力巨大的打击②在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的关键时刻,又是中国农民挺身而出,发动了义和团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去,但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发挥其群体作用的有:①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积极参加支援北伐战争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民支持土地革命的开展,使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形成,为中共找到适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③抗战时期顾全大局,接受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策④解放战争时期,农民积极支援前线是解放战争迅速获得胜利的重要保证。6.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哪几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我们从百年巨变中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什么?第一次: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国共产*在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开始新的革命,这就是改革开放,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百年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和富强和人民幸福。7.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由哪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落后清*府的腐朽。8.*在历史上有哪几次重大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是怎样解决促进新局面到来?说明了什么?(1)民主革命时期:第一次重大挫折是---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1)中外势力联合破坏革命。(2)中共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纠正:年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的方针发动秋收起义并在起义的过程中在文家市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重大挫折年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纠正:中央红*开始长征,并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并取得长征胜利,粉碎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2)现代史时期的挫折:—年的文化大革命。原因: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纠正: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事的思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说明了中国共产*的胸怀坦白,有错必改的高风亮节;表明中国共产*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是*的宗旨和出发点;*的方针*策是与时俱进的。9.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治、经济、*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1)中英相比:第一,*治上,英国在17世纪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衰落,*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第二,经济上,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清*府财*困难,入不敷出。第三,*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掌握着海上霸权,积极对外殖民扩张;而中国清王朝*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纪委松弛。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虚骄自大。(2)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第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第二,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走向解体,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第四,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的封建闭关状态,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面对现实,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第五,掀起了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3)进步的主流:向西方学习。10.中国历史上国共两*两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一次:孙中山在反对北洋*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决定与中共联合,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北洋*阀;中共在革命进入低潮后认识到,面对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对敌。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接受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国民*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次:面对日本侵略的步步深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明确表示了联共抗日的决心,红*改组为八路*和新四*,国民*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在革命处于重要转折阶段毛泽东是如何站在时代前列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的?年后中共产*人反抗国民*白色恐怖的三次起义相继失败,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同时,毛泽东及时从理论上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并形成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左”倾错误在*内占统治地位,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思想,导致了红*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左”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打破了国民**队的围追堵截,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即将到来。在中国共产*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的*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在*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12.中国共产*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哪两次重大的探索?并指出探索的时间。这两次探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有哪些?探索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探索:20世纪20年至30年代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相同点:(1)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逐步摆脱俄国革命和建设的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2)*内都有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斗争最终正确路线战胜了错误路线而获得成功。。不同点: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的情况下进行的。共产*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的白色恐怖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已经成熟,处于执**地位。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13.近代中国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争取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近代化,谈谈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中国近代各阶级阶层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怎样?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探索与实践:(1)洪仁干的《资*新篇》反映了中国人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由于太平天国处于战争状态未能实行。(2)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客观上抵制外国侵略,但由于不触及封建制度,最终失败。(3)康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但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结果失败。(4)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目标,以暴力推翻清*府为手段,领导辛亥革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5)中共成立后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富强奠定了基础。认识:近代中国独立与富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国家富强;而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也无保障,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END--

往期精彩分享:

中考:初中历史《考试中如何避免隐形失分》中考:初中历史《最新版思维导图》年中考:初中历史《新冠疫情与中考(三)》年中考:初中历史《新冠疫情与中考(二)》年中考:初中历史《新冠疫情与中考(一)》中考:初中历史《周年热点人物》中考:初中历史《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专题中考:初中历史《战争类热点专题》中考:初中历史《时代精神小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经典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