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刊罗志田赵妍杰在世界历史中研究近
TUhjnbcbe - 2020/12/14 9:47:00

封面图:虎门销烟(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郭廷以的史学遗产

作者:王锐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著有《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新旧之辨》等书。

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

活字文化策划

中华书局,年1月版

郭廷以的名著《近代中国史纲》,自从年代出版至今,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不但成为历史学专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入门读物之一,甚至许多有心了解近代中国所走过道路的一般读者,也将此书作为重要参考之一。因此,关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或许不需要再来重复提及。此外,当年郭廷以创办近代史所,在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形下,将其建设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镇之一,出版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史料与研究论著,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笔者撰写硕士与博士论文,皆曾受惠于以郭廷以名字命名的近史所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以及近史所提供的十分便利的研究条件。年3月,笔者有幸参加近史所成立60周年的纪念会,听到不少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的郭廷以当年指导的学生,回忆展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种种艰辛历程,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郭廷以(年~年)

郭廷以自言其之所以选择研究中国近代史,深受罗家伦与蒋廷黻的影响。在罗家伦看来,“要知人类或民族过去的来历和演进,现在的地位和环境,以及他将来的生存和发展,都非研究他近代的历史不可。”特别是就近代中国而言,“这个时期,实在经验了亘古未有的大变。我们无论是对于历史的真相负责,无论是对于民族生存的适应负责,能够不研究吗?”[①]正如其言,中国近代史这一论述形式(或学科)的出现,与近代中国人通过探寻、总结、检讨晚近走过的历史道路,来认清中国与世界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形,进而思考、展望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息息相关。换言之,如果不是近代中国面临极大的变局与危机,那么近代史的书写与研究,恐怕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如此受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刊罗志田赵妍杰在世界历史中研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