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著名记者
报人、*治家办的报纸以发表重大新闻、内幕消息取胜,新闻记者以采写到独家的重大新闻为能事。
民初这些名记者大都在海外留过学,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写作能力。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报界之奇才”——*远生
*基,江西九江人,字远庸,远生是他的笔名,年、年两年内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一举成名,他拒绝做官,去日本修法律。辛亥革命后*远生和蓝公武、张君劢创办了《少年中国》,后又编辑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任过《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做过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志》撰稿。
在新闻业务上,*远生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远生的新闻通讯具有以下特点:
一、题材重大,记载翔实。
二、针砭时弊,为民请命。
三、通俗自然,涉笔成趣。
*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通讯体裁,用日记形式报道和评论当日新闻。
*远生在新闻思想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其著名的“四能说”闻名于世,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年12月25日,*远生在美国旧金山遇刺牺牲。时年31岁。
*远生是第一个死于刺杀的新闻记者。
刘北海(刺客)→林森(中华革命*人、派刘)→孙中山派遣
“新闻全才”邵飘萍
邵飘萍,浙江金华人,年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浙大前身),他推崇梁启超的文章,被聘为《申报》的特约通讯员,年协助杭辛斋创办了《汉民日报》,年留学日本,与潘公弼共同创办了东京通讯社。
潘公弼与张季鸾合称为“南潘北张”。
年,邵飘萍留学归国,被史量才聘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第一个特派记者)。年8月,邵飘萍创办了新闻编译社,以《北京特别通信》而为世时人瞩目,年10月邵飘萍在北京独立创办大型日报《京报》,手写条幅“铁肩棘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明)杨椒文
年,邵飘萍流亡日本,任《朝日新闻》特约记者,年邵飘萍回国,恢复《京报》。邵飘萍擅长新闻采写。
“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之兴趣,愿终身以之”——邵飘萍
邵飘萍即办过报纸,又办过新闻通讯社,即精于新闻采写业务,又善于经济管理,既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又是出色的新闻学者,是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
邵飘萍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写学专著。
年4月26日,被*阀以“勾结东俄,宣传赤化”为罪名杀害于北京天桥。
刘少少
刘少少,年留学日本,协助湖南同乡杨度创办《中国新报》,年回京人《帝国日报》编辑,取名“少少”,意为“少年中国之少年”,当年京有“京国咸知刘少少其人”之说。年起任北京大学讲师,主讲老庄哲学,其文庄偕杂出,时有新意,有报界怪杰之称。
徐彬彬
徐彬彬,原名徐仁锦,出身世家,考入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攻读土木工程。年起担任《申报》《时报》驻京特约记者(继*远生之后),其人长于文学,娴于经史,以文笔美畅蜚声于世,从30年代开始,徐彬彬长期担任天津《大公报》副刊的主编。
*远生、刘少少、徐彬彬并称“民初三大名记者”。
林白水
林白水,字少泉。
林白水曾为《苏报》撰稿。年赴日留学,修读法律和新闻,后任过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年创办《公言报》,年另创办《新社会报》,该报文章尖刻,有“报界刽子手”之称,后更名《社会日报》,“革面”并未“洗心”。当时“诸报无一以刊白水之名为荣”。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林白水(年慈禧70寿讽)
年8月6日,林白水发表一篇文章尖刻讽刺*阀张宗昌,当日林白水在北京天桥被枪杀。
后有话说“萍水相逢百日间”。
胡*之
胡*之,原名胡霖,四川成都人,年自费留学日本,年回国,年任上海《大共和报》的日文翻译,年被派驻北京,以消息快捷闻名业内。
年,王郅隆收购《大公报》,聘请胡*之为经理兼主笔。
年,胡*之赴欧采访,年“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胡*之为惟一一名去采访的中国记者。
年,胡*之在上海创办了国闻通讯社,“一开幕就是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年创办了《国闻周报》。
年,“新纪”公司《大公报》开办,胡*之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吴鼎昌的资金,张季鸾的主笔,胡*之的管理。
年,范长江被胡*之派去采访,写下了《中国的西北角》。
年-年,年-年,胡*之都在《大公报》工作。
年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举行,胡*之参加了。
年胡*之主持了香港《大公报》的复刊工作。
年4月14日,胡*之在上海病逝,标志着中国最好报纸的谢幕。
张季鸾
张季鸾,陕西榆林人,生于山东,年官费留学日本,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
张季鸾人生三大快事之一为孙中山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誓》,之二年《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授予“最佳外国报刊”称号。之三是晚年得子。
年,张季鸾任《民立报》记者,年赴北京办北京《民立报》。
年任《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
张季鸾享有“天下第一笔”之美誉。
张季鸾去世时:
国民*送“季鸾先生,一代论宗”。
共产*送“文坛巨擘,报界宗师”。
福利时间
打算考新传的小伙伴们,福利来了!转发我们这篇文章到您的朋友圈,然后加小荔学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