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尚多彩的恒隆广场
遇到沉稳厚重的《大连日报》
当年轻朝气的快闪
遇到75载城市见证者
当广大热心读者粉丝
遇到“大报时光馆”
一场闪耀全城的
75年光影穿越大赏
就此拉开序幕
今天
《大连日报》迎来75岁生日
挂牌两周年的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想为《大连日报》
办一个充满创意活力的庆典
让这张一路见证城市沧桑变迁的*报
那些烙印在时间深处的记录
那些珍存在老胶片里的新闻照片
有机会与广大市民见面
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连的历史
记住这座城市的贡献人物和奋斗历程
也借此展示媒体融合的势能
“大报时光馆”应运而生
“时光馆”外的LED显示屏上
滚动播放着在《大连日报》记录下
75年来城市变迁的关键词
重温一代又一代大连人的奋斗历程
引得许多顾客驻足观看
“纸间印象”台前
始终聚满了人群
眼戴老花镜、一笔一划奋力写下留言的老人
写完留言不忘用手机拍照留念的年轻人
仰头认真阅读展板上读者寄语的学生
纷纷用笔尖
传递着对《大连日报》深沉的爱与祝福
“铸字千年”展台
人们小心翼翼地上墨、拓印
手作活字书签
一个个鲜明的铅字
承载着严谨与庄重
致敬带有油墨香的报纸
带人回忆报纸印刷的时代变迁
记录时间的醇香
“致敬峥嵘岁月”的旋转展板
选取75年来特殊时期的《大连日报》报样
带人走进《大连日报》的前世今生
——刊名更迭与历次改版
从年创刊号的报样
到如今以郭沫若书体作报头的报样
从《人民呼声》到《旅大人民日报》
从《旅大日报》到《大连日报》
带领大家共同见证大连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成长
“时光见证”区域
则有序悬挂着出自摄影记者之手的45张老照片
记载着老大连的人文风土
无论年长年幼
都聚精会神欣赏着每一张照片
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
感受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与飞速发展
进入“幕后台前”展厅
仿佛进入了时光穿梭隧道
厅内有序粘贴着《大连日报》报样
红色的主色调
墙壁中央的电视屏滚动播放着
有关城市关键词的影像
带人走进过去的旧时光
铭记城市的发展故事
人们穿着现场提供的年代服
走进展厅内拍照留念
回忆琢磨着过去年代的标志性动作
厅内时时传出欢笑声
活动现场00/11/01
出生于年的刘长河老人,早早就等候在场馆外。进入展厅内,他一步一步走过每一个展区,逐字逐句观看每一处文字和图片。
身着绿色*装,胸前戴着崭新的*徽,刘长河打开自带的小马扎,坐在展板前专心抄写着。
见到记者,他从背包里掏出四页钉在一起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他对《大连日报》想说的话,更传递着他几十年来对《大连日报》的深厚情感。
年,我曾经是《大连日报》的通讯员,那时候就与《大连日报》结缘。我每天都看《大连日报》,了解最新时事*治,我还坚持写心得,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
看《大连日报》就像站在镜子前,随时照着我脸上的污点;看《大连日报》就像站在窗前,窗外是一片蓝天……
刘长河的信中如是说
以人为本,大连日报日日报,教人助人激励人,人人受益;视报如友,滨城读者天天读,今事往事未来事,事事关心。
家住开发区今年79岁的李南
来到现场留下这幅对联
表达对《大连日报》的感激之情和深切祝福
年7月1日《大连日报》一版刊登李南与妻子同时入*的图片新闻“夫妻双双入*”;年10月7日,《大连日报》一版刊登关于大连机床厂新建职工福利楼投入使用的图片新闻。
每每看到这两份报纸图片
李南都感慨万千
对*的忠诚和赤诚之心,对参与职工楼设计所倾注的心血与智慧,全都记载在了沉甸甸的报纸上。这两则新闻是比奖金更贵重的舆论褒奖,更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导航灯塔和助推器。
孙巍是一位资深集邮爱好者,也是一位订阅了0多年《大连日报》的老读者。在《大连日报》创刊75周年当天,他用一种特殊方式留存当天的纪念。自备一个空白信封,用现场的各种75周年纪念元素,创作了一个个性化首日封。上面用现场“铸字千年”的活字印刷,印上了主题话语,还粘上了《大连日报》75周年庆的主题logo。
一会儿开幕式结束,我还要去民康街的邮局加盖今天的邮戳,那是报业大厦所在地,更有纪念意义。
除了首日封
孙巍还特别选取了
一张中山广场图案的明信片
进行“创作”
“因为那是当年大连日报所在地”
张女士带着儿子在“时光见证”区,一字一句地为他读照片的故事,并不时地指导孩子用手机拍照记录。
张女士兴奋地说
我是地地道道的大连人,今天带孩子路过这里,就被照片吸引过来了。作为*报,《大连日报》真实记录了这么多与大连城市相关的照片和故事,有很多变迁都是我所经历过的,太难以置信了。这些老照片也让我再一次见证了大连的成长,我也希望孩子能多了解一些这座城市的故事!
据介绍
展馆从11月1日至11月8日
迎接读者的光临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还为到场的读者
精心准备了“大连好礼”
八天的“大报时光馆“
除了丰富多彩的答题抽奖等互动活动
有趣的主题文化活动“每天一约”
盛邀广大市民前来参与
镜头一
老读者们对大连日报的感情格外深厚,许多人在认真地填写着答卷。
镜头二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大连日报有很多美好的期许,写下自己的祝福和愿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报加油鼓劲儿。
镜头三
上墨、拓印,许多读者都亲自动手做一枚活字书签,体验一次活字印刷的奇妙所在。
镜头四
美美地留个影,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记下点点滴滴,在这里,我们一同见证!
明日预告00/11/0没有更多的颜色
只有黑、白、灰
没有美颜,没有瘦身
追求本真到
眼角的皱纹
脸上的沟壑
手上的青筋
都清晰可见
可是
它们依然摄人心魄
11月日13:00,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将特邀大云书库照相馆传统胶片摄影师苏大勇来到“大报时光馆”,为现场观众呈现复古人像摄影。
来源:大观新闻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杜杨楠
视频:礁点视频
编导剪辑后期:许平
摄像:许平、郑家淇
图片:吕文正、张筱松、杜迈、王美玲、李瑞璇、李丽、吴德利、姚琳、王春艳、李元臣、史绪
编辑:小刚
美编:王蕊
校对:秦臻
责编:小王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