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位中国拳王的悲惨人生
TUhjnbcbe - 2020/11/13 5:37:00

作者:林达

来源:《南方周末》

01余吉利,他曾是中国拳击运动的全国冠*。他出生在年的上海,霞飞路弄。这一带是法租界。余吉利的父亲余宏基就在比利时房屋公司工作,是一个普通职员,母亲在家带着几个孩子,家境还算不错。少年余吉利在铭本小学读着书,却坐不住,是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后来进了雁荡路业余中学。在余家附近的汾金坊,住着大同大学外语系的一个大学生,叫*晓阳,他比余吉利大个五、六岁,他们两人经常玩在一起。*晓阳是个业余拳击爱好者,就是他把余吉利引入了拳击这一行。那是、47年之际,余吉利才十六、七岁,他一路长大,贪玩而漫无目标,就在即将成年、却不知下面的路怎么走的时候,拳击运动让他忽然有了人生的方向。上海开埠就是开放,早在年,就在上海虹口娱乐场一带主办过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也就是今天的虹口公园和虹口体育场一带。在上世纪前半叶,上海举办了一系列国际运动会。而拳击运动在19世纪末就已经传入上海,在租界地区流行。那时候,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也是一个体育活动中心。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专派了体育干事艾克斯纳前往上海,协助成立青年会体育部。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开始举办拳击训练班,教练是个名叫D.B.Reich的法籍犹太人,还每隔两周举行一次邀请赛,邀请精武体育会、西侨青年会、俄罗斯总会、法国总会、犹太总会等各会的拳击手比拳。*晓阳把少年余吉利带到青年会,让他在那里直接向外国拳击手学拳。余吉利身体条件好、也刻苦,他对拳击非常投入,长进飞快。02时局在动荡,年4月,解放*渡江,同年5月27日,上海*权易帜,19岁的余吉利沉浸在自己的拳击爱好中,对*治并不关心。最初,*权变更似乎并没有给他迷恋的拳击世界带来什么突变。基督教青年会仍然是拳击运动的中心,继续在八仙桥和四川中路号的会所举办拳击训练班。八仙桥还是那个犹太人教练,四川路会所则由当时著名的中国拳王周士彬担任教练。年5月4日,青年会还在八仙桥会所举办了拳击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大同中学、复旦大学、东亚体专、沪江大学、沪江附中、圣约翰大学附中、精武体育会、中华体育会、环球化学厂、青年会等,共40余人参加。年6月,上海民主青年联合会*体部和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联合举办中西拳击对抗赛,以门票收入救济失业青年。

年中国次中量级拳击冠*余吉利

余吉利这段时期的记忆非常个人化、目标也非常单一,他记忆中的那两年,就是不断练拳和比赛。就在这段时期,渐渐地,犹太教练消失了,那些参加青年会拳击比赛的私立学校也消失在院系合并的潮流中。基督教青年会越来越边缘化、民间体育组织逐渐退出,*府的体育组织开始成为体育运动的中心。拳击也基本归了官办。余吉利不是很在意这样的变化,只要能够继续打拳,他就满足了。年,上海市*府收回了跑马厅,成立了足球队,还举办了一系列体育义赛,以门票收入支援“抗美援朝”。就在这样一次市级比赛上,余吉利一出手,就打了个上海市冠*。这次荣耀给今天的余吉利留下的唯一痕迹,是一张冠*杯的照片。年,余吉利的父亲去世。此后不久,几个穿着*装的人找到他,问他是不是愿意参*去。原来,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事学院体工队打算成立拳击队,看中了这个年轻的上海冠*。余吉利高高兴兴地参*去了。参*不到一年,余吉利打遍*中无敌手。年11月,在天津举办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相当是全国运动会的前身。运动大会上,代表华东的上海选手陈新华获轻量级冠*,周士彬获中量级亚*。余吉利以全*第一名的成绩代表解放*队参赛,击败所有同级对手,成为次中量级的全国冠*。那一年,余吉利23岁。03此后两年,没有举行全国性的拳击比赛。当了三年多体育兵的余吉利退伍了。年9月2日,他随同样从解放*体工队退伍的朋友,来到上海市曹阳第二中学任体育教员。年8月30日,由区教育局调动,他去了甘泉中学教体育。他的家搬到襄阳南路。余吉利成了家,妻子是篮球运动员,也在中学教体育,他们有两个年幼的女儿。怎么看,也当是个平稳生活和简单履历。谁也没有料到,年,余吉利出事了。六十年代初的上海,还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一方面,十年下来,上海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改造着自己的思想,不胜进步。可是,总有另一面的存在、有着一些特别的口味,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总有些和上海历史、和上海市民特质相连的东西,似乎难以被真正改造。有些上海人,你和他讲着大道理,他不会和你争,道理太超越生活,他会在肚子里暗暗有落低的评价。总有一些人,留在旧日的世俗心态中,不肯紧巴巴地要求进步,跟不上,会索兴放弃。余吉利是个天性喜欢自由自在的人,小时候没有吃吃力力逼自己用功读书,现在也不会勉强自己赶潮流。四年体育兵的经历,并没有使得余吉利发生太大改变,他本质上还是那个独立执着而又性格散漫的拳击手。回到上海,他回到原来的朋友圈子,*晓阳还是他的好朋友。在这个圈子里,自然常常有香港的五色消息。对他们来说,香港永远是个令人向往的迷人都市。就在这个时候,余吉利的朋友圈子里,流传起内地人向香港“大迁徙”的消息……余吉利和他的朋友们鼓起勇气去广东探个究竟,已经整整慢了好几拍。不仅迁港大潮早已阻断,在新*策下,这样的企图已被列入要打击的罪行之列了。余吉利的一个朋友因为议论香港“大迁徙”的事,被定为企图策划“叛国投敌”。余吉利自然也被定为了企图“叛国投敌”,证据就是他有去过广东,虽然没走成,但属于投敌未遂。事后公安人员告诉他,考虑到他是全国拳击冠*,抓他的时候,布置了超常警力,要是抵抗就对他不客气。余吉利被处以三年劳教,先送往收容所,然后,在武装押解的大卡车里,被送往安徽南部的郎溪、广德两县交界处、那是上海监狱管理局下辖的上海市白茅岭监狱。04上海市白茅岭监狱建于年3月,最初作为上海市游民、残老、流浪儿童和孤儿的教养外移基地,距离上海多公里,占地40.6平方公里,俗称白茅岭农场。一切发生得太快,就像脚底突然裂开一条峡谷,余吉利只见自己正飞速往下陨落,又像是落在一张大网之中无法挣脱。就在一片混乱的思维中,余吉利以最后一点理智和勇气,断然作出一个决定。他提出离婚。他知道,在那个年代去白茅岭,就是终生的罪犯烙印,妻子孩子都会受到株连。最初三年,余吉利在白茅岭农场分流五队,三年后劳教期满不准回家。被转到分流四队工作。虽算不上是劳教人员了,但也无法在上海工作,无法在家人身边。唯有母亲还在家里等待儿子归来。就这样,余吉利在白茅岭,母亲在上海,经历年的文革,又迎来年的文革结束。母亲仍然没有等到儿子可以堂堂正正把户口迁回家的消息。又过了三年,年,母亲终于等不及,走了。余吉利回家奔丧,心灰意冷。根据当时规定,母亲在,他还可以请几天探亲假,理论上说,也还存着*策改变返回上海的可能。母亲一走,和上海的最后一点联系被切断,从今往后,一年天,他一天也不能离开白茅岭,他要和自己见过的无数“留场人员”一样,埋在山里了。这样的前景,余吉利实在不甘心。年,整个局势在松动,再审视自己,49岁的余吉利感觉自己还强壮,年轻时独立闯荡的心又在复活。他作了个决定,自己闯出条活路来,他跑到遥远的青岛,开始教拳,只要有口饭吃,他就满足了。就在那一年,美国拳王阿里给中断20年的中国拳击运动带来了复苏希望。因为邓小平在接见阿里时说了这样一句,“拳击运动也可以成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的渠道”。年精武会举行拳击表演赛,特地请了余吉利。50岁的余吉利了重新走上拳击台。这已经不是争强斗胜的年龄,他却永远感激这场比赛,是精武会,使余吉利重新拾起一个人的自尊,一个自由拳击手的自尊。

年,50岁余吉利再战拳台

年5月,拳王阿里再度访华,他来到上海,访问了精武会,在上海体育学院和余吉利的老朋友周士彬有了一次表演比赛。年,阿里三度访华。年6月,国家体委终于在秦皇岛会议上宣布:恢复拳击项目。一个月后,余吉利拿到他多年奔走的一个结果,上海市公安局南市分局复查决定,撤销年余吉利企图“叛国投敌”罪名。中国拳击运动恢复了。余吉利的处分被撤销了。他孑然一身,一无所有,55岁。年6月,中国拳击协会被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AIBA)正式接纳为第个会员。余吉利凭着强健体魄,一直相信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年,67岁的余吉利结束了最后一份体育代课老师的临时工作。这时候,粗心的余吉利才刚刚发现,自己没有退休金。

八九十年代余吉利曾为武警做拳击教练

年,一名台湾拳击手在上海开了一家饭店,请上海的拳击界人士参加开张典礼。77岁的余吉利也在被邀请之列。在这个台湾拳击手眼中,拳王永远是拳王,如同阿里永远是阿里。他不会知道,拳王坐在那里正心力交瘁。那一阵,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余吉利又开始新一轮的四处奔走,这次,是试着争取一份退休金。他两次给市教育局去信,都被转回区教育局,随后就没了音讯。他去当年任教的学校,学校告诉他,他的档案已在文革中遗失,没了依据。他于是一个个地找到几十年前的昔日同事,请他们出具曾经工作的履历证明。他被迫再次试着用纸片拼凑起他破碎的人生,不是证明自己曾经是那个名扬全国的拳击冠*,只是证明自己曾经有过一份正当工作……我最不会安慰人,就不知说什么才好,尴尬间,想到余吉利一生的遭遇都是为了一个和香港有关的念头,我不由转了个话题,你后来去过香港吗?”“没有。”余吉利平静回答,眼中没有波澜。扫一扫,赞赏君子兰

扫码加友,以备时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中国拳王的悲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