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小区内有个很铁的小伙伴,他奶奶跟我们也很熟悉,经常帮我们一起接儿子回来。昨天下雨,我去接娃,他同学奶奶执意不让我去,说“你们年轻人多上班,跑腿的事我们来就可以了,反正都顺路”。因为下雨,积水严重,我还是一块跟老奶奶去学校接娃了。
在路上,老奶奶说:“刘xx很自觉,也很优秀,你们现在花很多时间带孩子,还是很有远见的,你看我们家的两个,工作忙得天昏地暗的,早上七点多出门,晚上10点多才回,顾不了孩子,我又顾不过来,孩子这几年要是耽误了,以后有钱也补不过来......."
我说:“我折腾创业不挣钱,也要出去奔波了”。老奶奶说:“钱早晚都会有的.......”
因为天气预报有大雨,深圳的中小学和幼儿园12日和13日停课两天,就连上了周末,正好到5月15日,又是4天小长假。掐指一算,5月份前半个月15天,上学时间累计6天,五一放假5天,加上停课加上周末,占了9天。早上媳妇还问我:“中小学停课了能理解,为什么连校外的托管机构也要求人家停课?停课了,娃娃在家里谁管?”
是啊,我也想不明白。创业快三年,我渐渐想通了,对绝大部分普通的城市家庭而言,大概都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三个角当中选择哪两个角,实力不到,千万不能说“我都要”。
“不可能三角”是由诺贝尔奖得主蒙代尔提出的,它指的是针对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者之间,你只能择其二,而不能“全要”。今天我就来分析一下现代城市双职工家庭的“不可能三角“。几乎每个城市双职工家庭都围绕以下三个因素展开:
(1)双方的工作或者事业;
(2)孩子的教育;
(3)个人的生活。
这三者之间,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存在着“不可能三角“。因为,它们内在的、要求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像(1)工作和事业,它要求你能接受频繁的加班加点和频繁的出差,和都是广为熟知的。如果是选择做事业,那就是AllIn了,要投入自己的全部时间。
基本上,单在这一点上,如果要追求很大的成就,就要牺牲掉(2)和(3),即使不追求很大的成就,那么在工作、事业之外的时间,也要分配给(2)和(3),很多时候也是很难两全的。
所以,工作、创业虽然可以很忙碌,但是它还是可以兼顾一下生活或去兼顾一下孩子的教育的。但是,当你完全地投入身心工作,在工作劳累之外,就一定会想着去休息,而此时,你基本上会忽略掉子女的教育的。
因为,子女的教育,需要的是你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时间,用心陪他吃陪他玩,陪他学习。你每天早上9点到公司上班,下午6点下班,加上路上通勤时间,早上一般8点或更早就要出门,中间再加个小班,到家差不多就是8-9点了,扣掉自己吃饭、发呆、洗澡等必要的生活时间,基本上想的就是,要不要自己娱乐一下了。
很多人,在没有孩子之前,基本上都是有大量的娱乐和旅游时间的,想看电影、逛商场等等,都是愉快的休闲时光。但是,当你有了孩子之后,此时你的时间需要拿出来陪孩子,要辅导孩子的作业,尤其是低年级阶段,你现在更要亲力亲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在家长群里,孩子也不会操作手机,你也不敢给孩子配备手机,配备手机学校也不允许。
教育部说,我们要零起点教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
教育局说,我们要遵守上头的规定,要严厉打击补课。
如果你傻傻地信了,你会发现,你的零起点的娃到学校后,就只能是傻傻的垫底,拖油瓶了。
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进入学校,要从头学习语文、数学、英语、道德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课,每门课安排的时间都是45分钟,一个天又拆分若干个课时,学校还动不动就停课,每个部分又是零碎的知识点的积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设计也不考虑协调性。就拿数学来说,它的教学进度是不考虑语文的,以致于很多数学老师发现,孩子不是不会做数学题,而是不认识字。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娃如果没有父母的紧密陪伴,帮他度过可怕的入门时期,那么以后等待他的就只能是中专和技校——我从儿子5岁多开始就在大量地抓他的语文识字和阅读,坦白地说,抓了两年多了,一刻也没有松懈,上了小学,到现在在班上也只是中等偏上,他上的还不是那种Top级别的小学。
所以,结果就是,要么你就抓住工作和事业,把工作事业之外的所有闲暇时间全部用来陪伴孩子,彻底放弃自己的生活追求。
要么就是,你抓住工作和事业,把工作和事业之外的时间全部用来生活,而不去陪伴孩子。当然,最好的做法是,你在内心上可以把陪伴孩子,辅导孩子看作自己的生活,而快乐地为之。
现实当中,很多人是这样选择的:两口子双职工工作挣钱谋事业,祖父辈帮忙带孩子。这样还能抓好工作、事业,同时也有自己的娱乐、生活时间。当然,选择了这样做,你就要接受隔代抚养给子女的成长带来的不利结果,如溺爱、娇宠以及因育儿理念不一致,与祖父辈产生的冲突,还有就是,这种属于半留守状态。
我常常听到一些妈妈讲,孩子在我身边好好的,一到寒暑假送回老家,交给祖父辈带就变坏了,就走样了。老人家听到这种说法,会很伤心的,为此滋生了很多婆媳之间的矛盾。
从我的观察来看,你作为孩子的父母是不能这样去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义务去帮你照看、抚养你的下一代。现在,你把这个原本属于自己的义务转给了父辈,本来就是你的不对,你应该对他们感谢,而不是评价他们的劳动结果。另外,当你主动放弃对自己子女一段时间的抚养义务,放弃一段时间的工作投入之后,你就应该接受放弃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利后果。
现实当中,我们有太多的人,不愿意付出时间,却又希望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子女的教育上,不劳而获的思想实在非常泛滥和严重。在“不可能三角“当中,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即选择放弃工作和事业,而是选择了子女的教育和个人两个角。但是,抚养子女和个人的生活又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作后盾,如果家里没有矿,很多人是无法做出这种选择的。
两难之下,一般家庭会做出妥协,即两个双职工家庭,有一个放弃工作或事业在家里,全职带娃,而另外一个人则出去挣钱养家糊口。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三角的可能:整个家庭,即保住了工作和事业,有了收入来源,又兼顾了子女的教育,同时还有生活可言。
但这种情况下也是有残缺的:在子女的教育上,我们现在提倡爸爸妈妈都上,现在这种情况上,一方扮演了几乎全部的角色,孩子仍然缺乏爸爸或妈妈一方的全部陪伴。另外,随着子女的长大,全职在家的一方,生活也越发空虚和无聊并发胖,而在外面打拼事业的另一方,却越发对异性有吸引力,这又会动摇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总之,我们很难找到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如果是家里只有一个娃,最好的方法大概就是,一个人全职出去上班拼事业,一个人在家做自由工作,同时照看好孩子。如果是家里有两个娃,那么就需要在家里的那个人,具有更强的统筹管理能力。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爸爸妈妈都能亲力亲为去带孩子。
具体到我而言,这几年选择的是,尽可能地多陪伴两个孩子,帮助他们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像每日的古文朗诵以及阅读,就是日日不懈地监督执行下来的结果。昨天他在班上朗读笠翁对韵,很多小伙伴围着他说“很喜欢”,他一连朗读了四遍,这对孩子持续朗读下去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