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报纸都注重报业经营,并且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可以说报业经营是办报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是建国以后,我国的报业成为了建立在单一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宣传机关,报纸只需完成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就可以了,无需考虑经济问题。因而报业经营就逐渐萎缩,以至于最终废弃。这期间尽管也常说报业的经营管理,但更多的是落脚在管理上而不是经营上。
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向纵深发展,媒介产业化方兴未艾,报纸的两重性和报业的两重性即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已成为业界共识。报纸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通过合法渠道经营自身的资产(人、财、物),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以维持生存发展也是媒介产业化过程中的合理选择。
诞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兴财经报刊既是市场经济的鼓吹者和推动者,本身又是市场竞争的积极参与者,对报刊经营自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强烈的要求。由于政策的诸多限制,就总体而言,我国的报业经营的理论和实践是落后于其他产业的,但这些诞生于20世纪末的财经类报刊却迎头赶上,在政策的夹缝中寻找到通道,从其他行业中借鉴经验,开辟出了不错的一番天地。
一、与资本联姻
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曾对11种产业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众传媒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传统行业。中国国内的传媒业已经连续3年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年起,传媒业的利润总额就超过了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大支柱产业。
从传媒业自身来讲,随着竞争的加剧,加之加入WTO面临着国际竞争,传媒的市场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并开始逐步采用购并、上市等国际通行的资本运营策略。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政府决策层对传媒业融资的限制开始松动,给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以极大的鼓励。
在资本与传媒融合的大背景下,财经类媒体以其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其它媒体更靠近产业资本的优势自然又成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