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师陨落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科开拓者程镕时
TUhjnbcbe - 2025/4/7 18:29:00
北京那间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bdfyy999.com/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程镕时,因病医治无效,于年2月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程镕时,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宜兴。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潜心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为师者,既要做“经师”,要精于“授业”“解惑”,教给学生知识和本领;更要做“人师”,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程镕时心中装着家国,满怀对科学真理的热情、对莘莘学子的热爱,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不懈进取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

艰辛求学永念恩师教诲

年,程镕时出生于江苏宜兴。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小学还没毕业的程镕时就跟随家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他清晰地记得,一家人乘坐一条小船,风雨飘摇逃到安徽芜湖,再周转汉口、长沙、零陵、沅陵,直到四川。在湖南、四川流亡期间,程镕时先后在湖南雅礼中学、重庆战区学生补习学校就读,年考入中央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长时间饱受战乱之苦,这让程镕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立志要用知识撑起人生的大厦,报国图强。年程镕时被西南联大录取,却因为日军的侵袭,再加上突然患病,没能入读。年,程镕时考入金陵大学(年并入南京大学)化学系。

“我的一生,深感幸运的是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都遇到了前辈师长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戴安邦、张龙翔、钱人元三位恩师,对我影响甚巨,难以尽言。”恩师的言传身教让程镕时永念在心,并对其后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学毕业前,程镕时在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指导下,开展题目为“大豆分散液的粘度”的毕业论文。当时条件简陋,很多实验器材都没有。为帮助程镕时做实验,戴安邦把刚刚从美国带回来的高压锅,拿给程镕时做蒸煮大豆实验,以测试不同压力和时间对粘度的影响。依靠这些简单的实验设备,程镕时完成了论文初稿。戴安邦对论文一字一句进行斟酌修改,在页面上写满了批注,这让程镕时深受触动。

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程镕时师从生物化学家张龙翔。他对导师的工作日志印象尤为深刻,日志中记录着实验当天详细的天气情况,这让他很是不解。张龙翔解释说,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数据要精准,天气的变化往往影响到数据的变化,因此需要记录清楚,在分析讨论数据的时候加以参考,真相往往就藏在细节中。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让程镕时受益终生。

勇攀高峰科研不断突破

上世纪50年代初,为配合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的需要,著名高分子物理学家钱人元,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小组。刚刚毕业的程镕时被派到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成为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小组的初始成员只有四人,几乎一切都是空白。在钱人元带领下,他们迎难而上,自制各种仪器,一点点摸索,最终建立了高分子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的多种实验方法,为工业化顺丁橡胶的选型和聚合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此项成果获得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程镕时在查阅文献资料

程镕时是钱人元最早的学生与助手之一,见证了在钱人元的领导下,中国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他说能够追随钱人元参与这一历程,倍感光荣和自豪。钱人元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不受常规束缚开创新领域的勇气、淡泊名利的风范对他影响至深。

在科研的道路上,程镕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从对高分子分子表征方法的研究,到对凝胶色谱的研究,再到提高对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基本问题的认识,程镕时在相关领域不断拓展,独树一帜,走在最前沿。

针对高分子合成研究工作中的分子表征和高分子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程镕时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分子量表征方法,即“一点法”计算特性粘数公式,这一计算公式在国内外的文献和专著中被广泛引用,被教科书称为“程镕时公式”。

年,程镕时开始对当时刚出现的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研究,他首先研制出了其中的关键组成——多孔填料,阐明了多孔填料的成孔机理,以及控制孔度的理论关系。程镕时提出的分离与扩展效应的统一理论,是当时该领域最简单的对加宽效应作改正的方法。论文提交美国化学会年会时,被当作当年的重要成果发布,得到国外同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师陨落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科开拓者程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