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地名故事嘉应观打造黄河文化和治水文化
TUhjnbcbe - 2025/4/4 18:24:00

天气预报

9月18日(星期日)

晴间多云

东北风2级~3级,18℃~32℃

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5分钟

“一座嘉应观,半部治黄史”,道出了嘉应观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地位。近日,在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驱车来到“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探访嘉应观名字来历以及这里的治黄故事。

探访“黄河故宫”嘉应观

秋高气爽,在这橙黄橘绿的秋季里,走进嘉应观,看红墙绿树,赏“黄河故宫”的风采。热情、专业的讲解员,深情讲述了嘉应观的故事。

嘉应观位于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处,始建于年,是雍正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建造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建筑布局效仿故宫,集宫、庙、衙署为一体。观内有雍正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铜碑,立在一河蛟身上,意在镇恶。

漫步在嘉应观,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红墙碧瓦翅檐飞空,楼阁殿宇气势恢弘。观内古树参天,尤其姊妹椿,令人叫绝,回廓曲径通幽,黄河埙声沧桑。正如北京故宫有中轴线一样,嘉应观内沿中轴线进深排列,依次是御碑亭、前殿、中大殿、过厅和禹王阁,两侧有钟鼓楼和东西龙王殿等配殿,东西跨院有河台、道台衙署。观内建筑方正谨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整个游览下来,不得不让人赞叹:巧夺天工,富丽堂皇,好一处胜景!“万里黄河第一观”“黄河故宫”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应观的文化价值日益突显。嘉应观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9月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年武陟县以嘉应观为核心,成功申报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年12月被省水利厅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年11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中小学生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年4月荣获焦作市平安景区称号;年2月荣获“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嘉应观御碑亭。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马允安摄

嘉应,取嘉瑞长应之意

在嘉应观内,御碑亭柱里的一句话引起记者的注意:“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一句话,道出了黄河与江山的关联,“黄河宁,天下平”。也因此,自大禹治水以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和黄河水患的斗争,而嘉应观就是为了治黄而建的,嘉应观的名字也和人们的治黄梦有关。据这里的讲解员介绍,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说法,而“豆腐腰”的头就在武陟县,“悬河”也是从这里开始。“武陟地处悬河头、百川口,历来是治河的关键要地。”武陟县嘉应观景区管理局党组书记翟嵩峰介绍。河南民政官方
  
  统 筹:王 言

审 核:陈 彬
  
  责 编:李 锴

校 对:李 琳
  
  编 辑:蔡 欢

喜欢本期推送,请转发点亮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名故事嘉应观打造黄河文化和治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