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特约作者李婷
图源:视觉中国
“某个蝉鸣聒噪的夏日,你们一行七人聚集在古老的木夕神社。你们被邀请来参与一场莫名其妙的游戏。而邀请你们前来此处的,正是那个身着玄色僧袍的和尚……”
主持人的旁白随着音乐缓缓响起,你翻开了面前的手册,上面“讲述”了你的生平,和这张桌上的其他人同你之间的爱恨情仇,你们的共同目标是还原一起凶案的真相。同时,你可能还要隐瞒你才是真凶的事实。
剧本杀玩家们对于上述场景都不陌生。以“逻辑推理+多人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桌面游戏剧本杀,近年来成为年轻人们娱乐活动的热门选择。根据美团公布的《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万。
随着热度的上涨,资本也将目光投向这一赛道。年,剧本杀品牌“推理大师”完成千万级美元Pre-A轮融资;“小黑探”获得阅文集团、金沙江创投入股,两者各占10%股份。
迅速扩张的剧本杀市场也出现了诸多野蛮生长的乱象,包括以灵异色情为噱头吸引玩家、店家质量参差不齐、剧本版权归属模糊等等。
近日,监管再次出手。4月1日,文旅部等五部门起草发布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规范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要求经营者报备剧本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并对内容进行自查,需面向未成年人设置适龄提示,且不允许在非节假日期间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等。
面对这一“史上最严”新规,剧本杀将何去何从?时代财经采访了部分剧本杀从业者。
沉迷打本,拼车上瘾
“人齐发车”“拼车滴滴”。
请注意,这不是真的在打车,而是剧本杀玩家之间的“黑话”。“车”代指一局剧本杀游戏,“拼车”则是选择和陌生人一起玩。
《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超七成玩家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学生群体约为28%,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
“剧本杀可以说是仅次于电影和网吧之后,年轻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了。”于羲也曾经是剧本杀的重度玩家,年第一次接触剧本杀,年初他选择回到老家安徽安庆,开了一家剧本杀探案馆,“我们店里的客人主要是中学生和刚毕业的上班族,他们对剧本杀比较感兴趣”。
于羲的剧本杀店开在商圈附近,楼上楼下都是各类教培机构,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过来看一眼,他就给家长介绍剧本杀的玩法,顺便推荐一些适合带孩子一起体验的“本”,店里也不乏约着一起来“打本”的中学生。
新规拟规定,“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缺少了学生玩家会怎样?于羲告诉时代财经,这一条实际上对商家的影响不大。一局剧本杀时长四五个小时起步,复杂一点的剧本玩上10个小时也十分常见,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在工作日都很难抽出大段时间过来,周末和节假日才是客流的高峰期。
未成年人也不是店主们的目标客群。于羲店里的消费在每人80-元,而在北京体验一次剧本杀的价格在每人-元不等。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店主们更愿意招揽大学生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时间也更自主。
来自山东的梓涵辞掉上一份工作后,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加了大大小小三四家剧本杀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