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性格豪爽无酒不欢的山东大嫚儿,一辈子写了不少诗词,流传至今的也有四五十首。有婉约的,有豪迈的,还有怼人的,要说最出名的是哪首,一下子答出还真有点困难。找出几首有代表性的,不如大家来评选一下。
开选之前,先给各位报备一下,虽然题目里问的是“哪首诗”,但李清照的名号乃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人家这一派的开山祖师正是北宋时著名的“富贵闲人”晏殊晏丞相。所以仅仅说诗,那可聊的就少了,不如延伸一下,看看她所做的“诗词”中,哪些最为妙。
一首《如梦令》崭露头角
李清照是官家小姐,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做过礼部的员外郎,还是苏轼的门生。这样的家庭环境,最不缺的就是良好的教育。李清照从小受父亲影响,可以说是在诗书的熏陶中慢慢长大。她少年时跟随父亲从山东的济南到了汴京,在这里,年仅十六岁的她,凭借一首词在北宋的词坛上崭露头角。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夜之间,李清照才女之名就传遍了京城。这首词,就是著名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原本意思,就是昨夜一场并不密实的雨,却带来了一阵阵猛烈的风。自己酣睡了一夜却依然有些酒劲没消。抬头问了问自己的丫鬟,外面院子花花草草啥情况了。丫鬟回答:这个时候,海棠还和昨天差不多,只是叶子茂盛,那花就有些凋败了。
李清照这首词写得极雅,虽然词中也暴露了这山东妮子不但酒量不错,还无酒不欢。自己没事就小酌几杯,再结合她此后的诗句,很容易就能知道三天一小醉,五天一大醉那都是常事。
这首词里“卷帘人”三个字,和后面的“海棠依旧”和“知否知否”,用的很妙。略带着一点青春期少女的莫名惆怅,外面风雨过后,最担心的不是被子收没收,而是海棠花是不是还好。那海棠花也仿佛是少女顾影自怜时的自己,所以特别挂怀有没有被风雨打坏。
这首词里,最好的其实还是最后那四个字“绿肥红瘦”,“红绿”和“肥瘦”这种字眼入诗词本就不容易,又何况是两组同时出现呢?后人曾经评价这四个字,乃是天工巧夺。
这首词流传到今日,短短三句却依旧是很多人的最爱。不知道是否和你心中的“最好的诗词”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也不用着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献给公公的《逸句》
俗话说“树大招风”,对于李清照来说,一首词给她带来的名声也是风,不过这风刮来了桃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其中就有朝廷大员赵挺之之子赵明诚,也就是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
据说赵明诚为了娶到李清照,还专门给自己爹爹下了个套,说自己梦见一个神人给了自己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自己破解了一下,发现是个字谜。
第一句,一个言字旁加一个“司”刚好是一个“词”,
第二句,安去掉宝盖头正好是个“女”,
第三句,头两个字去掉草字头,刚好是“之夫”。
四个字连起来,赵明诚正好是“词女之夫”。他爹信了,让人上门提亲,还真成了。娶亲那天赵挺之满心欢喜的看着眼前的一对佳儿佳妇,也喝上了一碗热乎乎的媳妇茶,他哪儿想到,这媳妇的脾气绝对不是盖的,日后把他气厥过去那是家常便饭。
山东姑娘没的说,温柔起来甜死人,耿直豪爽也是古来有名。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二人的你侬我侬那是羡煞旁人,但有才之人都有傲气,再加上这有啥说啥的性子,就开始给公爹上眼药了。
李清照不光爱写词,还特别爱批判别人的词。她曾经写过著名的《词论》,把当时的一些词人的作品和本尊都给批评了一顿。比如说“苏大学士啥都会干,很博学,就是词写得一般”。别了苏轼可是他爹的恩师啊,苏轼她都敢下手,那还有谁能逃过去呢?
没错,几乎没有。一本《词论》,几乎把当朝为官还写词的人来了个“团灭”,最厉害的是批王安石的那句:“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就是说,王安石和曾巩,文章写得不错,但是却搞不懂一个首小词,填的那玩意让人看了就想笑倒,读那东西干啥呀。
她是骂爽了,赵挺之差点气厥过去。王安石啊,那是他的恩师,又是当时的香饽饽,他巴结都来不及,谁知道自己家媳妇竟然这么评价王安石。
他回家没少唠叨,但估计李清照也没忘脑子里去,天天和丈夫忙着赌书泼茶,喝酒划船,醉醺醺的可能压根没听明白赵挺之说啥。
李清照加入赵家没几年,就爆发了蔡京搞出来的“元祐党案”,其中一百多个人,包括苏轼和司马光,都被贬或辞官。李格非作为苏轼的弟子,其政见和老师也十分一致,同样遭到了贬黜,要被迫离开京城。
而这个时候,赵挺之却是蔡京的得力干将,李清照为了保住父亲,自己想让公公帮自己的爹爹求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清照之前做事写东西就从不顾及公公的感受,如今临时抱佛脚不管用了。结果是李格非被贬,他却平步青云高升了。
你觉得这种情况下,李清照能干啥?回家哭鼻子吗?痛改前非吗?
不,怼他!
一夜之间,她就用一首词和自己的公公彻底撕破了脸。这首词不仅被写出来,还传遍了京城。其中两句:“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这就是挑明了,您老人家虽然是当朝炙手可热的人物,但良心早就坏透了。这样做事,以后咱们就别讲情分了。
她这里是以媳妇的身份来写,因为要和赵明诚一样唤“爹”,所以用了“父子”二字。
这首词的原文不是很好找了,但写词怼公爹这事,却流传至今。虽然不是什么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诗句里咱们对李大才女那火爆脾气也算是略知一二了。
思念成疾,素手写就《醉花阴》
虽然公爹赵挺之和这位有才有能力的媳妇各种互相看不上闹的人仰马翻,满京城人尽皆知,但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夫妻感情却没的说。
二人新婚不久,赵明诚因为要某个好差事暂时离开家。重阳佳节之时,李清照独自一人,十分想念远游中的丈夫,提笔写就《醉花阴》,寄给了丈夫,以表相思之意。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薄雾浓云的日子,感觉一天天时间特别长,只好点了熏香在香炉里慢慢熬(瑞脑是一种熏香,而金兽就是香炉)。又到了重阳佳节了,一个人从满是纱帐的床上醒来,觉得夜半的凉气把浑身都弄的冰凉。自己没事喝点酒,不知不觉喝到了黄昏,周围的黄菊把衣袖都染香了。唉,谁说秋天不让人伤神,西风吹起珠帘,你看看你看看,帐子中的人都比黄花还瘦了呢。
好吧,又把小酒喝了起来。不过怎么品,都觉得这娇撒的那叫一个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俗到家的“我想你”,却读后我见犹怜。这样的词,拿到赵明诚手里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回家去。
不过可惜他才分有先,想写首好的回过去,但怎么写都觉得差那么一点。
这首如何?是你想的“最佳”吗?如果不是,那么接下来这首,肯定让你眼前一亮。
碾压一众须眉的《夏日绝句》
前面说李清照是“婉约派”,但提到这首诗,却称得上亘古无双的豪放。甚至很多男诗人熬白了乌丝也写不出来。那就是《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虽然写的豪放,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靖康二年金人南侵,历史上成为“靖康之耻”。李清照原本清闲安稳的日子被打破,和很多官宦人家一样,带上行李和家小难逃而去。她的行李里大都是书籍器具,可惜一路之上损失过半。
她和赵明诚一路往南,途径乌江,那正是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想着自己也要过江难逃,而当年的项羽却宁肯自刎也不肯过江。项羽用自己的命江东父老。而那时的宋朝,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人物。她悲愤同生,写下了这首诗。
如果逃出生天,不去管国家大事,她一个小小的女子,本可以和丈夫一起找个地方安度余生。只是她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疾病,竟然让赵明诚撒手人寰。
如果真的要较真儿,说最好的诗是哪首,那无论从知名度还是从表情达意上,这句诗当仁不让是最好的。
阴阳永隔,思旧人《声声慢》
国破家亡,又和心爱之人阴阳永隔。李清照在孤苦伶仃中写下的这首《声声慢》,曾经成为很多人在情绪低落时吟诵的词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所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都是对亡夫的思念。乍暖还寒的时节她还是要饮酒,只是这酒无法帮她挡风遮雨。这样的情形,怕是大雁飞过,也会触景伤情。
园中的菊花落了一地,朵朵都是憔悴不堪言,无人理睬。一个人守着孤窗冷月熬到天黑,梧桐树上的细雨滴滴答答流到了黄昏,这番情景,一个“愁”字怎么写的尽!
后来,虽然李清照又嫁了张汝舟,但这却是个十足的人渣。不仅贪图李清照的那点金石藏品,还实施家暴。二嫁虽然已经饱受争议,但李清照依然选择告他,然后离婚,还自己一个自由。她的余生,一直到死,都还对赵明诚和曾经的美好念念不忘,有人说这叫孤苦无依。但相比和错的人在一起,独自一人生活,思念值得思念的人,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以上便是关于李清照的几首诗词。说实话,我本人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首《如梦令》,毕竟世上从来不缺十六岁的怀春少女,但能写出如此词句的,却只她一人。
你呢,你最喜欢哪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