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黄金周,是影院受疫情停摆半年以来,迎来的首个重要档期。所谓久旱逢甘霖,这一次,无论是出品方、发行方,还是影投、院线,都期盼着文娱市场由此正式开启“报复性”消费。
与此同时,随着政策日渐放宽,电影行业加速复苏,作为电影在线票务的绝对龙头,猫眼娱乐业绩也在实现着底部反转。
一、乘风国庆档,猫眼业绩有望底部反转
从市值上看,猫眼也许是一家不起眼的轻资产小公司。但从商业模式、市场份额上看,猫眼却是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服务平台,公司集在线购票、影视剧出品发行、媒体内容营销、电影衍生品销售于一体。
猫眼娱乐的电影在线票务市占率保持在6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可以说猫眼的核心收入就取决于电影市场的总票房。
虽然上半年疫情让猫眼娱乐业绩受疫受到重创、但这次国庆节,在多部大作的激发下,观影需求明显回升,影院上座率提升直接带动了公司票务收入增加。
1.政策逐步放宽带动行业回暖
自从7月20日政策放开低风险区域影院的营业后,院线开始积极复工复产,加上节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取消了“交叉隔座”的要求,将上座率上限由之前的50%进一步放开至75%,在这一政策放宽下,目前全国院线复工率已达到97%。接近全面复苏。
2.久旱逢甘霖,国庆档大片激发观影需求
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假期,国内院线累计票房约39.3亿元,档期总观影人次万,位列国庆档影史第二,平均上座率达到35.5%。
如果单看今年的国庆档成绩,无论是票房还是观影人次,与年以前的同档期相比,都有成倍的增加。尽管与19年相比有一定下降,但由于这次国庆档有75%上座率的硬性限制,直接导致两期的国庆档并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但整体上来讲,今年国庆档观影回升已经比较乐观。
包括我们看,院线复工初期为了提振观影需求采取降价策略,但随后平均票价已持续上升,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也表明观影需求较为乐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面积复工和北美电影排期不断推迟,今年中国票房超美国,登顶全球票房冠军已无悬念。而作为这一市场的绝对龙头,也无疑增强的猫眼娱乐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未来的话,相信待海外疫情缓和后,更多优秀影片定档,也可以促进猫眼业绩进一步提升。
二、猫眼娱乐积极拓展泛娱乐领域
近些年,猫眼不仅做电影票务,还成功发展了现场娱乐票务,同时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出品,加上广告收入,如今猫眼的营收结构已经实现多元化,在线票务服务的占比逐年降低,目前占比大概只略超一半。
以上半年来看,猫眼的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实现1.0亿元(19年同期为10.8亿元),娱乐内容服务万元(这部分主要是影视剧投资、宣发,19年同期为6.7亿元),广告服务万元(19年同期为2.4亿元)。
1.大型娱乐线下重启
猫眼娱乐借助电影在线票务优势,成功发展现场娱乐票务业务,例如演唱会、体育赛事、展览、话剧等现场娱乐票务。目前这部分收入全国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为11%。
我们看10月份,英雄联盟S10总决赛已经宣布开放浦东体育场现场观赛,也说明政策逐渐放开,未来像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等现场娱乐也有望继续放开。
2.近年开始积极切入影视产业链
猫眼娱乐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出品。这次国庆档,猫眼就联合出品了其中的3部电影,包括《夺冠》、《姜子牙》及《我和我的家乡》,目前这几部影片排名国庆档票房前3,如此理想的票房有机会驱动公司下半年娱乐内容服务收入增长。
除此之外,今年猫眼也参与了多部电视剧出品,包括《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局中人》、《末代厨娘》、《燃烧》、《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宣判》、《什刹海》,且多数为独立出品。
三、全面利用腾讯、光线、美团等行业流量资源
内容上,猫眼娱乐背靠光线传媒和腾讯控股,能够渗透到电影产业链上游;例如,猫眼可以运用腾讯手上丰富IP共同出品、帮助猫眼拓展泛娱乐领域,支持未来收入增长。
而腾讯视频及腾讯音乐也已开放数据给猫眼,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与喜好,为猫眼实现数字化赋能。
流量上,猫眼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依托腾讯系强大的社交流量和内容平台资源,在年结束时,猫眼小程序的用户已经达到2.5亿,接近互联网用户的1/4,叠加美团点评的流量入口,也可以夯实猫眼的线上线下宣发优势。
四、结论
随着国庆档结束,观众返工、返学,上周国内电影板块整体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回调。不过我们整体看好,政策放宽下,电影行业加速复苏。
相应的,作为电影票务领域的绝对头部企业,猫眼营收、盈利有望获得强劲的反弹。值得一提的是,猫眼也在年7月27日纳入恒指科技指数,成为该指数下30家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之一,相应的资金配置的吸引力也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