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出生河南,获党中央国
TUhjnbcbe - 2025/2/14 17:17:00

近日,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发布《关于公布“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原创精品推广行动”遴选结果的通知》,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选送的《一生科学救国梦大国脊梁赵九章》等2项作品光荣上榜,并作为优秀作品纳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原创精品档案》。

《一生科学救国梦大国脊梁赵九章》采用微纪录片形式,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河南大学校友——赵九章的先进事迹展现动人篇章,纪录片将赵九章院士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的求学经历及其光辉的成长历程作为主要内容,把赵九章院士青少年时期于母校树立“科学救国”人生目标的原因及科学、民主、自强、自律新学风等对他毕生的影响等作为叙事重心,用客观积极、生动优美的文案与画面向当代人展现“树立理想”“不忘初心”“严谨自律”的河大优良学风及“铁塔牌”学子德才兼备的美好品质。

年,赵九章出生在河南开封一个名医之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后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年,他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升格为河南中州大学,赵九章转入中州大学预科学习。他天资聪明,学习刻苦,还写得一手好字。外语教学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的培养下,赵九章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功底。

毕业后,他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企孙等名师,刻苦读书,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年,他通过了庚款留学的考试,但被叶企孙留下做助教,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师从气象学家H.von.菲克尔攻读气象学,年获得博士学位。

学有所长的赵九章很快就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年5月,赵九章率先将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开展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研究,开创了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先河。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行星波斜压不稳定的这一新概念,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高度重视。解放前夕,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奉命迁往台湾,担任代理所长、研究员的赵九章留了下来,并千方百计将科学家和设备也留了下来。

从气象科学到海洋物理和空间科学,赵九章的目光始终瞄准世界的前沿。新中国成立后,他倡议和组织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上世纪50年代,他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科学对气象革命的作用,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开展手算图解法解微方程,为中国后来正式发布数值预报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赵九章成立了海浪研究组,填补了中国海浪研究和海浪观测研究的空白,为开发海洋、保卫祖国做出了贡献。

年前往前苏联访问的赵九章(中)

此外,赵九章还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赵九章深受震撼:“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卫星,才能真正进人空间科学的最前沿。”

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期间,赵九章给周总理写信,提出启动卫星研制工作。年3月,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方案。年10月起,中国科学院领导主持举行了卫星建造总体方案的进一步论证,会上赵九章提出了重要意见。紧接着,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对中国卫星系列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订,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赵九章写给周总理关于人造卫星重新上马的信件

年10月,赵九章不幸离世。年4月24日,凝结了赵九章等无数科学家心血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赵九章院士位列其中。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大师已逝,功绩永存,赵九章院士的精神与贡献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年10月,在其诞辰百年之际,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年2月2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赵九章星”,宇宙中星辰熠熠生辉,恰如赵院士光耀后世的人格魅力,其辉光将指引包括河大学子在内的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追寻先贤脚步,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原素材来源:河南大学新闻网、科学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出生河南,获党中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