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爸爸腿上读着人民日报长大
陈翔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他们经常会拿回人民日报回家继续看,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静静读报,那是家里特别温馨的时光。直到现在,我的父母见到我都会说:“你是坐在爸爸腿上读着人民日报长大的!”
读报的时候,我和父母一样,也会把精彩的文章剪下来贴在一个大本子上反复读。后来,我还非常积极地向人民日报投稿,每一次投稿,都觉得自己距离人民日报更近了。
年初,我到法国留学。当时留学生在海外了解国内的信息主要依靠报纸,能在海外看到中文刊物是可以让海外学子激动半天的事。当时我和同学们看到人民日报时,就像过节一样开心。由于报纸数量有限,一份报纸都是在留学生之间反复传阅,读完后我都会收藏起来,非常珍惜。
年,新欧洲作为海外华媒代表受邀参加了第一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走近人民日报,报社大院绿树葱葱,高楼耸立,端庄大气。参观报社时,人民日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力度和速度及其成果更是令人震撼。
今年是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我在此送上真心的祝福!祝福人民日报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作者为法国新欧洲集团董事长)
我的新闻生涯起步于人民日报
张晓贝
人民日报70岁了!
回首静思,我与人民日报结缘43年了。受父辈影响,从大学毕业开始每天读报,要读的第一份报纸自然是人民日报,我因此与人民日报结下情缘。
年,我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攻读“国际新闻报道”专业。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当时都是借用人民日报的地方,我也名正言顺地走进了人民日报大院。当时很多人民日报的新闻前辈都给我们授过课。我的毕业实习是在人民日报国际部完成的,平生写的第一篇国际述评稿件也刊登在人民日报国际版。可以说我的新闻生涯起步于人民日报。
上世纪90年代,我移居法国巴黎,供职于当地的华文媒体欧洲时报,与人民日报的往来更加紧密。年7月1日,面向全球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欧洲时报有幸成为它的欧洲印刷、发行总代理。印好海外版,及时将它投递到广大读者手中,成为我在欧洲时报工作职责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各位同事建立了深厚友谊并延续至今。
对于人民日报,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海外版,它们都是现代中国政治社会进展的晴雨表。不读人民日报,不足以全面客观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
谨以此文庆贺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祝人民日报生日快乐!
(作者为法国欧洲时报社长)
人民日报里的乡情亲情
蒋丰
转眼之间,人民日报迎来70周岁。而我这个比人民日报小10多岁的海外华文传媒人,可以说是在人民日报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
记得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家中订阅了人民日报,每月的报费是1.5元人民币。而那个时候其它报纸每月的报费都是1元人民币。我曾经问父亲:“为什么不订便宜一点的报纸呢?”父亲回答说:“人民日报是最权威的。”
那时,每过一两个月,父亲都会把每天积攒起来的人民日报进行一次整理——剪报。父亲带上老花镜,拿着一杆红笔、一把剪刀还有一些牛皮纸的卷宗,在那里细细地翻阅,轻轻地圈画,一份一份地裁剪,然后分类。对父亲剪报的记忆,影响了我的一生。
年8月,我到日本留学。当时,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人民日报了。谁料,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给我寄来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次拿到这份报纸的时候,那油墨里传出的片片乡情、文字里透露的丝丝亲情,让我有一种想把报纸“吞下去”的感觉。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祝福人民日报迎来70岁华诞,我更相信人民日报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依然让我们从中找到力量。
(作者为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人民日报开放而自信
门宗伟
热烈祝贺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希望人民日报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拥抱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加拿大商报是一份扎根于加拿大,服务当地华侨华人,实实在在传播中国资讯的日报。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合作,让加拿大商报可以拓宽交流渠道、拓展合作领域,探讨互利互惠的机会、促进海内外传媒的共同发展,发挥彼此的作用,共创双赢。
6月15日是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生日。70年风雨兼程,从战火中走来的人民日报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成熟与稳重;70年筚路蓝缕,从农村走到城市、从北京走向全国、再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人民日报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信。相信在未来,人民日报能为全球华人在国际舆论场上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对此我满怀期待!再次祝人民日报生日快乐!希望人民日报越办越好,希望中国的声音可以传得更远。
(作者为加拿大商报社长)
非洲华人的人民日报情缘
梁铨
6月15日是人民日报创刊70岁生日,在此我代表非洲时报祝贺人民日报生日快乐!希望人民日报越办越好!希望人民日报可以把更多的中国好声音传到非洲。
为了让非洲人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为了让旅非侨胞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