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得不看范式与流派万字笔记上 [复制链接]

1#

很多同学都来问我们,《范式与流派》这本书这么有难度,该怎么学?相信同学们到现在都已经把这本书至少读过一遍,而今天猫哥团队就继续我们的资料整理,为大家送《范式与流派》的整理笔记,这份笔记是我们结合传播学发展脉络,并整合其他传播学教材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今天这部分主要是关于大众传播理论发展脉络,笔记下半部分则是关于书中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1、佩恩基金研究

佩恩基金研究是第一个大众媒体的效果研究,由美国电影调查委员会在20世纪20年代末组织,旨在了解电影工业对青少年信息获取、态度改变、感情刺激、健康损害程度、道德水准的侵蚀程度以及对行为的影响,主要代表学者有布鲁默等。

佩恩基金研究背景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科学转型,量化研究技术应用于社会科学调查;②电影工业大规模进入大众生活;③媒介暴力问题,尤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方面,引起社会批评。

佩恩基金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实验法、调查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开始出现。

研究结果显示:

①成年人对电影场景很少产生情感唤起反应,而年纪越小越容易被电影内容影响;②电影中的暴力与性内容对青少年会造成不良影响。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此结论并不能为理解今天的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提供指导。

关于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佩恩基金调查有12个以上的主要研究同时进行,每一个都是较大规模的调查,而且每一部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调查目的。佩恩基金的每一项调查都具有实证意义,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大的科学性调查之一。佩恩基金的调查成为媒介调查领域科学化的先驱,开始重视定量分析,传播学研究范式开始转变,是使大众传播成为一个科学的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2、使用与满足理论

起源:“使用与满足”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一些学者对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赫佐格:年,《专家知识竞赛》的广播节目的11位爱好者进行访谈,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对广播的受众心理及获得满足进行了研究。动机感情释放、感情想象、寻找建议

贝雷尔森:年,《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指出人们对书籍的使用受到年龄、学历、职业等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归纳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读书动机。对印刷媒介使用形态进行考察。七大满足。

麦奎尔:20世纪60年代末,对电视媒介使用动机的考察。从概念操作、受众样本抽选、数据分析各方面,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程序。各类节目“满足”共同的四种类型: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等。

70年代以后,使用与满足理论逐渐走向了理论建构,学者们也开始将使用类型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心理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正式提出

卡茨:年卡茨等人在论文《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提出和归纳了该理论,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从社会满足(gratificationofsocial)及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needs)的角度来研究传播中的受众,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这也是大众传播效果论的重要观点之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视为有特定需求的个体,认为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内容是基于受众的社会及心理需求,并通过这种接触和使用来满足自己的特定需求。

理论内容与核心:

5个前提假设:传播行为;选择和使用媒体的主动权在使用者手里;社会和社会心理的因素引导、过滤或影响着传播行为;媒体与其他形式的传播行为相互竞争;一般情况下,受众在使用与满足过程中占据主动

媒介使用动机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麦奎尔的大众传播使用需求矩阵

评价:

优点

①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②它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效果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这对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

不足

①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②它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③“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的范围之内,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新媒体语境下,对受众“使用媒介”新的“满足”:

①使用新媒体发布信息以满足受众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②使用新媒体构建公共空间以满足受众参政议政的需求。

③使用新媒体本身使受众娱乐和参与互动需求的满足得到延伸。

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应用

短视频:“短视频”的概念:一种通过PC端和移动终端传播的、时长在几秒到几分钟的视频形式,具有依托移动智能端、时间短、易传播、可社交等本质特征。

互联网以及手机等的使用与满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

3、分众理论

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核心内容:

1)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

2)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

3)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

4)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存在,他们在媒体接触、内容选择、接触和理解上有着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

分众理论背后是一种多元主义社会观,把当代社会看做一个多元利益、多种力量的集合体,它摆脱了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观,以更多的变量来看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有关分众需求的实证研究:

杰克·兰蒂斯的关于电视的全国调查

美国报业广告协会的调查

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

年,美国学者J·C·梅里尔和R·L·洛文斯坦发表《媒介、讯息与人的新视角》,三个阶段:

1)精英媒体阶段——指早期的报纸和政党报刊时代,在这个时代,教育普及程度很低、媒体资源昂贵,读书看报还是少数社会精英和富裕人群的奢侈品,而在内容上也是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的。

2)大众媒体阶段——大众报刊、通俗读物、大众电影、广播电视的出现和发展迎来了大众媒体阶段,特点是国民教育已经高度普及、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媒介接触和使用成本不断降低、受众的规模达到顶峰,因而在内容上,则是力图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的信息需求。

3)专业媒体阶段——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大众媒体达到饱和状态,同时社会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种需求使得专业媒体时代的到来成为必然。

分众理论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人们有着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文化,有着不同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因而他们的媒介需求、接触动机、兴趣和爱好也是不同的,媒介只要对受众进行准确的定位,就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4、媒介依赖理论:

媒介依赖理论(MediaDependencyTheory)是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DeFleurBall-Rokeach)在年提出的,它把媒介作为受众——媒介——社会这样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概括来说,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因此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就越大。

媒介依赖理论认为,我们通过使用大众媒体获得特定满足或完成一定的目标,如果受众缺乏其他替代性方式(或资源)完成由媒体提供的满足或特定目标,就会对大众媒体形成依赖。依赖程度越大,大众媒体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越大;反之,如果对大众媒体的依赖较小,大众媒体对个人的影响也就越小。年龄、健康程度、行动能力、经济状况、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生活满意度都会影响个人的选择能力和替代性资源的数量,决定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依赖。

媒介依赖理论分为宏观与微观两种。前者由波尔洛基奇和德弗勒提出,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依赖关系,后者由鲁宾和温德尔提出,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依赖的效果。

宏观:波尔-洛基奇和德弗勒提出,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受众与媒介依赖之间的关系。

个人与大众媒体的双向依赖关系:由于大众掌握着许多不可替代的资源,而个体需要通过这些来达成个人的目标:理解、定向、游戏;同时,大众媒体需要通过大众实现自己的目标:盈利和合法性。

微观:鲁宾和温德尔提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依赖的效果。把个人的需求和传播冬季、信息搜寻策略、媒体使用和功能性替代、媒介依赖等因素联系起来。

效果研究的几大理论

5、宣传

1)人文的角度

杜威的观点:应该通过教育,让公民具备立性的判断能力,识别宣传和事实,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心灵自由和智力上的成熟。其认为一战后,政府仍然在利用新闻操纵民意,控制人们的思想,是“新家长制作风“,阻碍了思想的自由流通。

反对宣传运动:宣传分析学会,成立于年,由一批学者组成,第一任会长是坎特里尔,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公民识别和分析宣传。

2)专业的角度认为宣传可以使整个社会运作得更有效率

公关之父伯奈斯:认为普通人是乌合之众,必须由少数明智之士管理和控制,因此宣传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它是现代民主制的必然结果。(李普曼将政府宣传对民意的控制比喻为“制造同意”)

伯奈斯和艾维·李针对人文主义的批评,强调公共宣传的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严格自律,艾维·甚至提出在宣传中,必须公开信息源,让公众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3)社会科学的角度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最早将宣传现象明确作为研究对象,客观中立地研究如何进行宣传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拉斯韦尔把宣传定义为它仅指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点但欠缺准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流言、报道、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宣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