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中国报刊史上创多个ldquo第一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

给后世新闻工作留下宝典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又是用报刊宣传革命的新闻大家。

第一次出“马列主义研究专号” 年4月李大钊在北洋法*专门学校时,就参与编辑《言治》月刊,宣扬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时,主编留日学生总会刊物《民彝》杂志。回国后于年1月受章士钊邀请,出任《甲寅》主笔,致力批判封建专制思潮,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十月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中国,李大钊办报著文融入新思潮。年1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教授)的李大钊成为《新青年》的编委和主要作者。从第四卷起,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轮流担任各期编辑。

年5月,李大钊把由他(轮流值班)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以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首,其他人的《马克思学说》、《马克思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传略》等文,组成这期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报刊中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期“专号”,李大钊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到了播火的作用。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又从第21号起,连续5期用全部或大部分篇幅,详尽报道和评论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年,李大钊在广州参加了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在此期间,他指导国民*左派创办《国民新报》、《心声晚报》等报刊,为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出“劳动节纪念号” 年7月,李大钊在《言治》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阐明十月革命的本质和影响。同年11月,他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国主义的失败,“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办报刊,注重引导知识阶层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让报纸做工农大众的喉舌。年5月1日,他在担任《晨报副刊》主编时,突出宣传“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还出版“劳动节纪念号”。这是中国的报纸第一次纪念世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李大钊在专号上发表《五一节杂感》。文章指出:这个日子,是工人的“直接行动”取得成功的日子!

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李大钊领导并创办中国共产*的组织刊物《劳动音》周刊、《工人周刊》和《*治生活》周刊;主持《向导》周报在北京出版发行,为中国共产*和劳动阶级建立了言论机关。他力倡言论通俗易懂,如《劳动音》在办刊特色上,文章用的是大白话,很快就在工人中流传开来,受到劳工阶层的欢迎,被工人称为“我们工人的喉舌”。

第一次为报纸首选“每日警语”并开启中共理论研究的先河 年李大钊回国后,8月15日至9月5日在《晨钟》报工作了22天,后因故离开。当时的《晨钟》报社设在北京。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称“《晨钟》总编辑为李大钊”,后来有人考证“李大钊为编辑主任”。

在《晨钟》报工作的22天中,李大钊发文14篇,在编辑部同仁中名列第二。在《晨钟》报的首版,有一口古钟图案,排印在每天社论的前面。为激励国人创造新中华,李大钊在古钟上面每天登出一条警语,旨在读者能够从中受到鼓舞。这些“警语”,都是李大钊直接遴选——

8月19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8月20日,“铁肩担道义(杨继盛)”;8月22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8月24日,“一人之利害当与一国之利害相一致(戈布登)”;8月27日,“*府之本职在保护人民不使受人之侵掠(斯宾塞)”……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大钊遗文补编》,将这些“警语”集中收录在“遗文补编”中。

年7月、8月,胡适于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驳斥改良主义,开启了中共理论研究的先河。

李大钊指导和出版的部分报刊

为新闻工作留下“箴言” 从年到年,李大钊先后主编、编辑或指导出版的报刊近二十种,为二三十家报刊撰写*论、时评、通讯、诗歌等多篇,约多万字。他支持北京大学成立“新闻记者同志会”。他说,有了这个团体,平时可以增进相互情谊,交流不同意见,“遇有国民的运动发生时,我们总可以定一大目标,共同进行,以尽指导群众,而为国民宣传的责任”。

在《报与史》一文中,李大钊写道:“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多么精炼的提法!年《新华文摘》第8期,将其作为新发现的李大钊重要佚文刊出。

这篇文章,李大钊提出治史与办报,必须做好“三个要义”:一是“察其变”,即考察社会、人事进展变易的历程,才能了解社会真相;二是“搜其实”,即抓取现实中发生的具体事件,作为人类进变历程的证据;三是“会其通”,即了解人事发展的因果与相互影响。他强调新闻记者需要有史学研究者的修养,才能用冷静的头脑、透彻的观察,去“鉴别取拾,关于每日新生事实的种种材料”。

“三个要义”等论述,谁说不是给后世新闻工作留下的宝典?!(*团元原创。网络转载,请证明出处;报刊选载,请与作者联系)●

*团元原创作品。*团元,高级编辑(记者),发表各类作品约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报刊。曾有各种体裁文章入选语文课本、教辅、高考中考资料、试卷及各种文丛、文集;公开出版《说黑道白》、《民族瑰宝马寅初》、《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诸葛亮用兵》和《刘邦用人》等多部长篇作品。

*团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