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传媒数字订阅10斑驳星光,何处璀璨 [复制链接]

1#
白癜疯

新闻产品具有显而易见的商品属性,但在现实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常常能够在新闻媒体和资讯平台上畅快地浏览各类内容,且不用付费。互联网像个大喇叭,恨不得让全天下的新鲜事填充满人们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简明的“流量+广告”。普通读者不再只是过去纸媒发行端的终端,而是成为了流量中的一份子,成为了用户画像上的一个颗粒。

但是,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新闻业的经营人员从未真正放弃过读者口袋里的“碎银子”,尤其在传统新闻业遭遇寒冬、广告收入持续受挫的大背景下,作为内容付费的一个细小分支,新闻数字订阅进入许多媒体的视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业的数字订阅模式的经验也在不断给国内的新闻生产机构带来启发……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采访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资深传媒观察员郭全中等学者专家以及多位长期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读者,在此基础上梳理国内外新闻数字订阅的意义及发展现状,与你一同探讨国内媒体在付费订阅方面的尝试、困境与前景。

救命稻草:传统新闻业数字订阅的价值

新闻机构数字订阅模式的探索散见于世界各国的现代新闻史册,但普遍的记录显示,其始肇于20世纪末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对其网站WSJ.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